关于我国注册制改革的一些看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注册制改革的一些看法--第1页

关于我国注册制改革的一些看法

时下,A股市场上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莫过于IPO开闸,一方面,人们关注其对目前股

市可能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人们对以前新股发行中广受诟病的高市盈率、高股价、超高募

资等“三高”弊端仍心有余悸,对于证监会发行审核既有期待又有怀疑。以创业板发审为例,

其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过度包装。上市公司依赖公关力量,将一些业绩平庸甚至存在隐

忧的风险资产包装起来,上市定价背离其真实估值;第二,利益合谋。发行人和中介机构通

过利益合谋,超额募资;第三,权力寻租。在核准制度下,由于创业板拟上市公司主业多样、

业态复杂,专业性强,致使创业板审核标准宽泛,对成长性、创新性等标准的解释空间过大

川,发审委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权力寻租现象严重;第四,新股发行进度行政化(即非市

场化),导致二级市场对IPO堰塞湖的巨大担忧;第五,相对于一些创业板企业来说,发行

审核过程过于繁琐,周期长,一些企业没有实现及时融资,还分散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注意力,

错过了发展机会。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出了我国对于上市制度的改革。

一、上市制度的分类

(一)审批制与核准制

审批制即实质审查制,证券监管部门对发行人的发行上市申请进行严格的实质性审查,

并决定其能否发行上市,是行政色彩极其浓厚的发行上市制度,一般适用于历史较短的证券

市场,其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相对欠成熟。

核准制是一个市场参与主体各司其职的体系,相对审批制,行政主管部门由实质性审查

转向合规性审查。市场各参与主体遵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担风险”的基

本原则,发行人需要真实披露全部发行信息,且须符合监管部门设置的若干实质条件。在坚

持公开原则的同时,赋予管理部门某些关键条件的价值判断权,证券主管机关有权否决不符

条件的证券发行申请。

审批制和核准制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控制发行人质量,降低市场风险。不足之处在于管理

部门的价值判断可能失误,导致市场不公。此外,实质性审查还易于误导投资者或使投资者

产生依赖心理,放弃自主判断。

(二)注册制

关于我国注册制改革的一些看法--第1页

关于我国注册制改革的一些看法--第2页

注册制,又称申报制,是政府对证券发行事先不作实质条件限制、采用注册登记的制度。

它依据公开原则,要求发行人在申请注册时,提交完整的发行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可靠

性承担法律责任;监管方的职责在于保证信息公开和禁止信息滥用。其手续简单,方便快捷,

但发行人可能因此损害投资者利益,因此较适于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历史长且已形成一套市

场化监管体系、投资者成熟的国家。

注册制有如下主要特点:

第一。信息披露的完备性。注册制以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发行人在法定时间内未被发

现违反要求,就应准予注册;只有被发现信息不实或有误导等情况下,才会被重新调查或否

决。

第二,强化事后监管。监管包括事前监管与事后监管。一般认为,事前监管比事后监管

面临的破坏性小,但监管成本较高。事后监管则因违规已发生,违规者常要面临较大损失,

因此必须付出较大代价破坏规则,因此,注册制下,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事后监管机

制。

二、核准制与注册制的争论

(一)中国发行上市制度的演变过程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10多年问,股票发行制度几经变革,经历了如下两个发展阶段。

(1)1990—2000年,实施行政审批制。1992年起,中国对股票发行实行额度控制、计划

管理。在额度制时期,中国采用股票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双重控制的监管方式,即每年先由

证券主管部门下达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总规模,并在此限额内各地方和部委切分额度,再由

文档评论(0)

180****83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