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平均数概念与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均数》。该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求数据的总和及平均数。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几个数的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学生能熟练地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学生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几个数的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情景,甲、乙、丙三人参加跳绳比赛,甲跳了12下,乙跳了10下,丙跳了14下,问他们三人平均每人跳了多少下?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上述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5.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6.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含义
1.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求平均数的方法:总和÷个数
七、作业设计
1.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2、4、6、8、10
(2)1、3、5、7、9
(3)0.5、1、1.5、2、2.5
2.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甲、乙、丙三人参加跳绳比赛,甲跳了12下,乙跳了10下,丙跳了14下,问他们三人平均每人跳了多少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接触平均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课堂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平均数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性质,如:平均数是否一定大于等于每一个数?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均数》涉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学生首次接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去体验、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选择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时,需要确保内容既能够覆盖平均数的定义、求法,又能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细节解析
教学目标中提到的“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不仅仅是知道平均数的定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如何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例如,在上述情景引入中,学生需要理解甲、乙、丙三人的跳绳次数平均数是12下,这意味着如果把他们的跳绳次数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平均每次跳绳的次数就是12下。
“掌握求几个数的平均数的方法”,这里的方法不仅包括计算步骤,还包括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比如,在求平均数时,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数据相加得到总和,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学生还需要理解当数据中有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时,平均数会受到这些极端值的影响。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要求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平均数概念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例如,学生可以运用平均数来估计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或者在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时,不仅仅看总数,还要考虑平均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解析
重点在于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平均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数据有一定的波动性时,学生需要理解如何通过平均数来分析数据的一般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细节解析
教具的选择应能够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例如,可以使用图形、表格或者实际的物品来表示数据,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平均数是如何从数据中得出的。学具的准备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操作,加深对平均数计算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细节解析
在实践情景引入阶段,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情景与数学问题的联系。例如,在甲、乙、丙三人跳绳的例子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每个人都跳了相同的时间,那么平均每人跳了多少下?”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提示。例如,当学生遇到求平均数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如何确保我们的计算是准确的?”
教师讲解环节,应该通过清晰的步骤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求法。同时,教师应该强调在求平均数时,需要注意的数据处理细节,如去除非数值、处理缺失数据等。
随堂练习的设计应该有梯度,从基础到进阶,让学生在不同难度的题目中巩固所学。例如,可以先让学生求一些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选择、判断题(单选+多选+判断)附答案.docx
- 《实验室排风系统工程施工方案》.doc VIP
- 雅马哈船外机F40F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阿里巴巴笔试题:数据分析与建模测试.pdf VIP
- 《人文英语4》-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pdf
- 〖GB50924-2019〗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pdf
- 自制检具校 准规范.doc VIP
- 六年级道法第9 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ppt课件(内含3课时).pptx
- 植物生理学-扬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pdf
- Unit4Funwithnumbers.(课件)-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