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学习中医,

认识中医。

一、精炁(气)学说

炁(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

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

“生长化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

相参,与日月相应”。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二、阴阳学说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

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第2页

阴为“体”,阳为“用”;阴为有形之“体”,阳为无形之

“用”。

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

衡、相互转化。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

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物质的五种属性。

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

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

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

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

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

母子相及。

四、藏象学说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象:一指

“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

理病理;三指“应象”,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理状态,称

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

内的综合概念。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

气”。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一般笼统功能为

“腐熟水榖、分清泌浊、传化糟粕”。

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第3页

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

“后天之气”。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

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六、经络学说

参见:针灸学及腧穴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

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不知经络,

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文档评论(0)

133****0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