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pdf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第1页

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场桥二小的一名新教师。身

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学经验为“零”。与其说我今天是来评课

的,还不如说我是来学习的。能向在场的这么多资深教师学习,对

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机会和荣幸,我感到非常的可贵。

今天有幸听到吴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吴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

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

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吴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多

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诵读质疑法: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

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声、乐、情中自主学习。在诵读

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第1页

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第2页

2.品词析句法:吴老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思

考,通过细心朗读,领读课文语言。

我认为吴老师教学时有很多的亮点和可取之处,在这里我就简单

地讲以下四点:

一、语言优美,导入引人

教学开始,吴老师以一个充满诗意的名胜古迹——黄鹤楼的同名

古诗导入新课。优秀、自然的导入既渲染了浓浓的离别之情,又给

人自然、新颖之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同时,吴老师一

开始就抓住了此篇古诗课题的两个难点:一点是朗读课题的节奏划

分;二点是“之”的理解;并且非常顺利地解决了这两处的难点。

二、品词析句,感悟真情

吴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通过反复品读、

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

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第2页

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第3页

如抓住第二句的“烟花三月”一词,提问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美

景?让学生透过简简单单地一个词感受藏字背后李孟二人那份浓浓

的情谊,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读好课文。

在讲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更是抓住“孤

帆”、“之”等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人的心声。

三、朗读多样,读中感悟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

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

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吴老师通过

让学生个别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配乐读等不同方式

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

四、补充资料,帮助理解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吴老师很有心地补充了李白的作品

《赠孟浩然》、《江下行》、《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

高中文言文实词的五大命题法评课稿

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第3页

古文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第4页

对文言实词和虚词采取要死记硬背的方法,可能对应付眼下的

考试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学习文言文一点好处也没有。

比方,我们生活在现时代,对于吃饭的“饭”这个实词、吃了

吗的“吗”这个虚词,根本不需要去记,因为你熟悉现代汉语。同

理,如果你较多地读一些文言文,并“懂”得其中的每个词,根本

用不着背。另外,考试的内容,一般不会超出所学的文言文(包括

课外),对这些文言文的内容烂熟于心,考试时自然会知道如何回

答。

文档评论(0)

153****4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