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振动测量的单位--第1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一般可以用以下三个单位表示:mm、mm/s、mm/(s^2)。
振幅、振动速度(振速)、振动加速度。
振幅是表象,速度和加速度是转子激振力的程度。
mm振动位移:一般用于低转速机械的振动评定;mm/s振动速度:
一般用于中速转动机械的振动评定;mm/(s^2)振动加速度:一般
用于高速转动机械的振动评定。
工程实用的振动速度是速度的有效值,表征的是振动的能量;加
速度是用的峰值,表征振动中冲击力的大小。
振幅理解成路程,单位是mm;把振速理解成速度,单位是mm/s;
振动加速度理解成运动加速度,单位mm/s2。速度描述的是运动快
慢;振速就是振动快慢,一秒内能产生的振幅。振幅相同的设备,它
的振动状态可能不同,所以引入了振速。
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振动测量的度量参数。就概念而言,位
移的测量能够直接反映轴承固定螺栓和其它固定件上的应力状况。
例如:通过分析透平机上滑动轴承的位移,可以知道其轴承内轴杆的位
置和摩擦情况。速度反映轴承及其它相关结构所承受的疲劳应力。而
这正是导致旋转设备故障的重要原因。加速度则反映设备内部各种力
的综合作用。表达上三者均为正弦曲线,分别有90度,180度的相位差。
现场应用上,对于低速设备(转速小于1000RPM)来说,位移是最好的
测量方法。而那些加速度很小,其位移较大的设备,一般采用折衷的方
法,即采用速度测量,对于高速度或高频设备,有时尽管位移很小,速度
也适中,但其加速度却可能很高的设备采用加速度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精品资料
振动测量的单位--第1页
振动测量的单位--第2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段。另外还需要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选择,提及一点,例如
采用涡流传感器测量的位移和应用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两次积分输出
的位移所得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涡流传感器测量轴承与轴杆之
间的相对运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轴承顶部的振动,然后转换成位移。
如整个轴承振动的很厉害,轴与轴承的相对运动很小,涡流传感器就不
能反应出这样的状态,而加速度传感器则可以。两种传感器测量两种
不同的现象。理解了这些,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许多有经验的工程师将
涡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组合应用以便既可观察轴承相对于地面
的振动,又能监测到轴相对于轴承的振动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得到
更完整的机器状态
对一个单一频率的振动,速度峰值是位移峰值的2πf倍,加速度
峰值又是速度峰值的2πf倍。当然要注意位移一般用的峰峰值,速度
用有效值,加速度用峰值。还要注意现场测量的位移是轴和轴瓦的相
对振动,速度和加速度测的是轴瓦的绝对振动。假设一个振动的速度
一定,是5mm/s,大家可以自己算下如果是低频振动,其位移会很大,
但加速度很小。高频振动位移则极小,加速度很大。所以一般在低频
区域都用位移,中频用速度,高频区域用加速度。但使用范围也有重
叠。位移值体现的是设备在空间上的振动范围,因此取其峰峰值,电
力行业一般以位移为评判标准。速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文件目录汇编.pdf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一网一平台《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形考任务终结性单选题题库及答案.pdf
- 工厂车间岗位职责.pdf
- IDC运维部技能考核考试题.pdf
- 企业负债的结构类型及优化方法.pdf
-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排查重点.pdf
- 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pdf
- 关于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四篇】.pdf
- ANSYS四跨连续梁的内力计算教程.pdf
- 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公示语翻译探究.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