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浸润期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4-06

炎性浸润期护理

目录

CONTENTS

炎性浸润期概述

炎性浸润期患者评估

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

创面处理与护理操作要点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炎性浸润期概述

炎性浸润期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定义

在炎性浸润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蛋白质渗出,同时炎细胞也主动游出血管,聚集在炎症灶,形成炎性浸润。

发病机制

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典型炎症表现。

根据炎细胞浸润的类型和程度,可分为单核细胞浸润型、淋巴细胞浸润型、中性粒细胞浸润型等。

分型

临床表现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炎性浸润期。

诊断标准

需要与肿瘤、结核等可能引起类似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预后评估

炎性浸润期的预后取决于炎症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

影响因素

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基础疾病等均可影响炎性浸润期的预后。

02

炎性浸润期患者评估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情、既往病史、家族遗传史等,了解炎性浸润发生、发展情况。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皮肤、黏膜、淋巴结等有无异常表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了解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变化情况。

血常规检查

炎性指标检测

免疫功能检查

检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判断炎症反应程度。

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指导后续治疗。

03

02

01

对于骨骼炎性浸润等病例,可采用X线检查了解骨质破坏情况。

X线检查

提供更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评估炎性浸润的范围和程度。

CT及MRI检查

对于浅表组织炎性浸润,可采用超声检查了解病变情况。

超声检查

综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炎性浸润可能带来的风险。

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感染控制、提高免疫力等,以降低炎性浸润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对于已发生炎性浸润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预防策略制定

03

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

03

密切观察抗生素疗效及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抗生素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01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02

注意抗生素使用时机

在明确感染或高度怀疑感染时,尽早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扩散。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患处,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

正确使用外用药物

根据医嘱正确使用外用药物,注意药物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

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根据疼痛程度,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药物镇痛

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手段,缓解疼痛症状。

非药物镇痛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疼痛性质和部位,为调整镇痛方案提供依据。

疼痛评估与记录

1

2

3

通过体重、体质指数等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如口服、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等。

选择合适营养支持途径

04

创面处理与护理操作要点

清洁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用棉球或纱布蘸取消毒剂,由内向外轻轻擦拭创面及周围皮肤。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如生理盐水、碘伏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清洁导致创面损伤,同时注意观察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的清除情况。

根据创面情况、渗出物多少和敷料类型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每天或隔天更换一次。

更换频率

尽量在患者疼痛较轻、舒适度较高的时间进行更换,如晨起或睡前。

时间安排

更换敷料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

协助医生进行创面评估、皮肤准备、备皮等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前准备

密切观察植皮区血液循环、皮片成活情况及有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术后护理

植皮区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压和摩擦,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注意事项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局部加压包扎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止血药物,帮助控制出血。

止血药物应用

避免剧烈运动

在炎性浸润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创面撕裂和出血。

对创面进行适当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和渗出。

外科清创

通过手术方式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健康组织生长。

早期被动活动

在炎性浸润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

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引导患者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

康复理疗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理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06

文档评论(0)

184****8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