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隧道工程案例浅谈隧道漏水成因及处理措施.pdf

基于隧道工程案例浅谈隧道漏水成因及处理措施.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隧道工程案例浅谈隧道漏水成因及处理措施--第1页

基于隧道工程案例浅谈隧道漏水成因及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运营隧道也越来越多,隧道在使用过程中主

要病害有漏水、衬砌腐蚀裂损等。隧道严重漏水直接危及行车安全,阻碍正常的

交通运营,本文基于某隧道渗漏水现象原因分析,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供借鉴参

考。

标签:隧道漏水;原因;处理措施

1、隧道漏水常见形式

隧道漏水病害主要体现在:二次衬砌表面渗漏水包括点状漏水,线状漏水,

面状漏水;隧道仰拱及路面冒水涌水;隧道拱顶空洞漏水。下面以贵州某两座隧

道工程实例为依托,简要介绍隧道漏水成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2、隧道漏水案例

2.1杨家山隧道

杨家山隧道位于花溪二道起点段K1+080至K2+410,隧道全长1330m,为

双向六车道小净距隧道,杨家山隧道于2011年7月通车运行,并于2014年6月

完成竣工验收。在隧道运营之后,出现雨季漏水现象,漏水情况如下所示:

左幅ZK1+600~ZK1+800之间漏水严重,中央排水沟检查井处向外涌水,

流量较大;右幅YK1+505处1#车行横通道处漏水严重,主要为缝状漏水。

2.2分水岭隧道

隧道起讫桩号:K15+880~K16+315,共长435m,为双向两车道单洞隧道,

建筑限界净宽:8.5m,净高:5.0m,埋深10~70m。公路等级:二级公路。通车

以后近几年出现漏水现象,主要为二衬面渗漏如下所示:

3、隧道漏水原因分析

3.1自然因素:

杨家山隧道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场地位于贵阳向斜北端西翼,拟建道路

自北向南竖向穿过通过小关向斜西南翼。断裂、褶皱发育,控制性构造为呈北东

—南西向延伸的断裂。地层Z(Y)K1+240以北总体倾向南东,倾角35~50°;

Z(Y)K1+240以南总体倾向北西,倾角70~80°;隧道通过路段及附近共计发

育有断层2条。进出口300m段有岩溶裂隙水渗入,距出口段300m地下水丰富,

中段在Z(Y)K1+800地表沟水在隧道开挖后可能向隧道渗漏,蔡家关断层带

裂隙发育,是导水断层。

基于隧道工程案例浅谈隧道漏水成因及处理措施--第1页

基于隧道工程案例浅谈隧道漏水成因及处理措施--第2页

分水岭隧道通过区地表多为第四系覆盖层,区内为一套砂泥页岩夹煤系地层

组成,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以潜水为主,主要以裂隙水及孔隙水的形式存储,

运动于覆盖层及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低洼沟谷排泄,(桩号

K16+280m处有小泉水渗出)。进出口段位于区内唯一汇水排泄沟槽,根据现场

初步踏勘情况,隧道渗漏量随降雨量而变化,雨季时期漏水情况严重,旱季渗漏

不明显,表明渗漏水来源大都为地表水。由于开挖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了

围岩松动区,围岩应力发生调整,地下水流向改变,雨季丰富季节大量地表水未

有及时引排,便有可能沿着围岩裂缝渗漏汇集于隧道周围。

3.2人为因素:

杨家山隧道左幅地表受某小区施工影响,隧道顶部地表形成局部积水坑,且

没有引排措施,小区开挖施工导致隧道原地形地貌被破坏,强降雨天气下隧道顶

部地表水无法排出汇集于此向隧道内渗漏。

3.3施工质量因素

混凝土质量:二衬保护层厚度不够或不均匀产生裂缝,振捣不均匀二衬表面

产生蜂窝麻面或离析,衬砌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存有空洞或厚度不足等现象,均会

使得二衬防水效果破坏,抗渗能力降低。岩层中的水常常聚集在衬砌后面。当二

衬某处结构

文档评论(0)

182****32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