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页
...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头痛、腰痛、眩晕等各种急、慢
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
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
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
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
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
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
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
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
专业资料.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页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页
...
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
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
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
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
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
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
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
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
3.1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
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
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
专业资料.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页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页
...
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补泻手法
4.1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建实务里面预制装配式七个步骤.pdf
- 海洋馆项目案例分析.pdf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pdf
- X射线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管理制度.pdf
- 2022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真题及详解【完整版】.pdf
- 人力资源流动管理方案.pdf
- 《运动员进行曲》中班音乐教案.pdf
-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pdf
- 游戏的活动策划方案主题(五篇).pdf
- 冷却水腐蚀_原创文档.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