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艺术到艺术项目: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docx

从公共艺术到艺术项目: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从“公共艺术”到“艺术项目”

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

?

?

近几年开始,日本国内用“艺术项目”(ArtProject)这个词逐渐取代了使用频率下降的“公共艺术”。近几年来,在日本国内“公共”的意思和英语“Public”不同,它代表的是政府意识。在日本人的印象中,“公共艺术。是由政府组织、花税金向艺术家订购并制作艺术品的行为。

2000年左右,被称为“艺术项目”(ArtProject)的活动开始在日本盛行。艺术项目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后在日本各地展开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活动内容不仅局限于作品展示,也会与时俱进地和个别的社会现象相关联。进一步说,这是一种与固有理念相异的、通过接触社会碰撞出艺术新火花的社会活动。

艺术项目的主要特征包括:1.重视制作过程,通过工序让创作内容明朗化。2.在实施地展开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社会活动,即符合社会时代特征的“场地特定艺术”。3.在密切关注作品效果的同时,不断展开新的创作。4.集结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5.推动社会各界对艺术以外领域的关注。以上活动特征致使艺术家纷纷以废弃的学校、房屋为基点,在野外,在村中展示作品、进行公演,以及以解决社会团体共同议题为目的的社会实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与美国、中国不同,虽然没有强大的艺术市场,但如今日本各类城市都在开展艺术项目活动。因为很多欧美国家的艺术项目直接推动了社会问题的解决。现在,世界上也很盛行针对医院、学校、老人以及残疾人而进行的艺术项目。而相对政治目的明确的欧美,日本的艺术项目主要以地方重建为目的,它發挥了庙会一样的功能,在人口稀疏的地区起到了吸引游客的作用。在2011年的“三一一”日本大地震后,艺术项目还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一环,重视和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重新审视社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艺术项目中的公共空间形态与作品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使用了废弃学校和闲置房屋来做装置艺术,有的是设置在露天的美术作品,有的是临时展示的作品,也有半永久性保存的作品。虽然有些场地不会收取入场费,但是如果说公共艺术的定义是“为共同体而制作,并由共同体所拥有的美术品”(罗伯特·阿特金斯)的话,上述活动可以说是当代日本公共艺术的主要特征与形式。

一、日本公共艺术的发展概况

1.以公共雕塑为开端

日本的公共艺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在户外进行的“现代日本雕塑展”神户须磨宫公园现代雕塑展”等为代表。自此,地方自治体以实现“有雕塑的街道”为目标,将其作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委托艺术家为公共空间创作雕塑作品。公共雕塑的设置与安装事业一直持续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当时还没有引进“公共艺术”这个概念,所以这些艺术品被称为“露天雕塑”。

如今,当你漫步在日本的城市街区时,依然可以在公园与道路的中心看到那些在泡沫经济时代被随意设置的雕塑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大部分是直接把工作室制作的雕像放置于户外,作品本身与放置地点并没有什么联系,且多为赤裸的女性雕像,所以这种方式受到了“作品放在当地是否合适”的质疑与批评。

20世纪80年代设置在城市户外的雕塑数量非常多,说起公共艺术,“就是在公园和城市中突然出现的裸妇像”这样的印象已经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

2.伴随城市开发的艺术设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受到美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影响,日本也以提高城市的附加值为目的,将公共艺术纳入到城市开发的一部分,并开始在公共场所设置艺术品。

1994年东京立川地区的“法莱立川”(FaretTachikawa)以及1995年新宿的“艾兰德再开发工程”(Shinjukui-land)的公共艺术项目中,在计划阶段就邀请了北川富朗、南条史生等知名策展人加入。艺术家从建设阶段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使当代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城市功能成为了可能。这些艺术作品或是建筑的排气口,或有具有停车场标识等作用,以艺术创作与建筑空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取得了成功,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因此,从以往所展示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看出,作品的设置方法,是将现场的场地特点融入作品中,这也是与美术馆展品的最大区别。随着“法莱立川”和“艾兰德再开发工程”的成功,在之后的十余年中,日本陆续开展了一些基于城市开发事业的公共艺术项目,其中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包括:东京国际论坛(TokyoInternationalForum,1997)、琦玉新都心(saitamaNewUrbanCenter,2000)、六本木之丘(RoppongiHills,2003)、东京中城(TokyoMidtown,2007)等等。这些项目促进了对于公共艺术提升城市价值的认知。

3.大地艺术节模式的成功

北川富朗在2000年策划的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Echigo—TsumariArtTriennale)时,将上述日语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