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兑付的成因、影响及其破解.docx

刚性兑付的成因、影响及其破解.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刚性兑付”的成因、影响及其破解

?

??

?

?

?

?

?

?

?

???

?

?

?

?

?

所谓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即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必须如期支付投资者信托本金及收益;换言之,在此情况下,投资信托产品事实上得以实现“高收益、零风险”。近年来,宏观经济逐步下行、股市持续低迷,即使如此,信托产品却能以年化收益率8%、10%、12%,甚至更高收益率一路高歌猛进,关键原因就是信托产品“刚性兑付”而导致其“零风险”特点,使得投资者争相抢购。就理论而言,任何完全市场竞争下的投资行为必定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并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然而,我国的信托产品投资却打破了这一市场基本定律。

概览相关法律法规,信托公司之“刚性兑付”义务,并未见诸任何法律规范。恰恰相反,《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34条明确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由此可见,“刚性兑付”不仅背离市场规律,更无法律明文支持。但是,“刚性兑付”为何业已成为信托业的潜规则,且一直未能被打破?原因何在?影响如何?我们又当如何破解“刚性兑付”的困局?

一“刚性兑付”的成因:多方综合发力

(一)“刚性兑付”久未被打破的原因

1.信托公司的比较弱势,需要“刚性兑付”予以弥补

第一,信托公司投资者基础薄弱,尤其是自身积累的高净值客户极为欠缺,若依靠自身力量销售则有可能导致“有产品、无买主”的局面出现。当前,除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华润信托等少数信托公司外,大量的信托公司缺乏自己的投资者积累,多靠银行及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信托产品,签订合同、分配利益时不得面见投资者,使得信托计划结束后,信托公司仍不知其投资者为何人的情形常常发生。信托公司投资者资源薄弱已成信托公司的发展瓶颈,尤其是当其同时发行几只信托计划时,面临的销售困难更是巨大。因此,诸多信托公司只得依赖“刚性兑付”确保投资者“高收益、零风险”,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第二,诸多信托公司自主资产管理能力欠缺,并未掌握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核心能力,除了在房地产、证券、矿产能源等少数几个领域建立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外,对其他产业及金融市场上的其他产品了解不够,使得其仍未摆脱“通道”角色,只得将融资方的项目和金融同业(如银行)的投资者简单进行对接,包装成简单的信托计划。因此,产品线不够丰富,为超高净值投资者订制产品、设计投资组合的能力也就有限,故而只能通过默许“刚性兑付”,增强投资者对其产品的认可及接纳度。

第三,就提升信托业整体竞争力而言,需要遵守“刚性兑付”的潜规则。相较于银行、证券公司,在制度的完善性、具体项目的运管水平、投资者服务的全面性等方面,信托业因起步较晚而相对落后,若信托产品到期不能兑付,不仅将导致该信托产品的发行公司市场声誉受损,而且会波及整个信托业在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因此,诸多信托公司只得默默遵守“刚性兑付”的潜规则,概不敢身先士卒,擅做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一人。

2.信托金融秩序的维护,需要“刚性兑付”予以夯实

在我国当前的行政主导及市场条件下,稳定信托金融秩序是监管层的首要职责。稳定金融秩序的要义,无外乎是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及其落地,规范信托公司等市场主体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者利益。众所周知,我国信托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诸多情形下市场主体尚无具体行为准则,故此或致投资者利益受损,从而损及金融秩序的稳定。鉴于此,“刚性兑付”便有了用武之地。

(1)“刚性兑付”托底信托制度建设的缺漏

《信托法》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表明,信托制度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其不仅使得社会财富得以迅速扩展,而且刺激了其他社会制度安排的更快成长。比如在信托实践中,因为税制安排得不尽合理,导致了信托制度难以被有效运用,因此信托制度的存在从另一个侧面引发了立法当局对我国各项税务制度的思考与改革。纵然如此,我们还是无法忽视信托制度的先天不足以及诸多问题。另外,信托制度是从西方引入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的传统法律环境及文化土壤存在诸多冲突,或说传统法律环境及文化土壤难以匹配信托制度的特殊要求。如此一来,信托制度特有的功能及作用尚未全面发挥及展现。就立法层面而言,主要体现在:①当前我国并无完备的信托行业立法,现在的《信托法》从某种意义上仅是信托私法领域的唯一法律,且其实际的适用主体更多指向的是信托公司,对其他信托机构该适用何种信托法律法规尚无具体规定落实。②即便目前的《信托法》经十余年的运行,诸多制度安排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创造性,比如对“信托”概念的定义即与他国不同。但是,《信托法》未对“营业信托”加以全面阐述,难

文档评论(0)

183****1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