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介技术论到媒介本体论.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从“媒介技术论”到“媒介本体论”

?

?

韩模永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经历了从“技术论”到“本体论”的转向。“媒介技术论”是中西方关于媒介认识的传统观念,带有工具论色彩,同时是一种“媒介优先论”;“媒介本体论”则是把媒介作为媒介本身、把媒介形式作为内容来看待。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获得了一种主体性地位,并对人类的心智结构、社会形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变革。

关键词:“媒介技术论”;“媒介本体论”;新媒介;机器性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144-002

所谓媒介,“传播学之父”施拉姆解释为“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1]。简单说来媒介就是负载与传播内容、意义的形式,如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媒介类型,显然,这种对媒介的界定和划分明显带有简单的工具论色彩,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观念遭遇到了重大变革。本文主要考察作为技术、更广泛层面上的媒介转向发生了哪些变化?简单说来,如同“语言本体论”转向类似,经历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的变迁,具体表现为从“媒介技术论”到“媒介本体论”的转向,这从诸多理论话语中都可找到相应的印证和说明。

一、“媒介技术论”与“媒介优先论”

“媒介技术论”是中西方关于媒介认识的传统观念,其中带有工具论色彩,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它是首先呈现给读者的,也就是说,读者首先接触和感知的并不是文本的内容,而是媒介自身,但由于这种“优先”过于普遍和正常,因此常被接受者所忽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一章首先便谈到了摹仿媒介问题,“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摹仿。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摹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2]。可见,亚里士多德把媒介作为了区分各种艺术的首要标准和重要尺度,充分体现了媒介的“优先”色彩。在中国古典思想中,这种媒介观也多有展现,如庄子在《天道》中所言:“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在这里,“庄子区分‘书与‘语的不同。世人所珍贵的‘道通过‘书这种媒介来传输,而书不过是承载语言的媒介,语言自有其可贵处。语言的可贵处不在它本身而在它所呈现的意义。意义总有所指。意义的所指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世人因为珍贵语言才传之于书。世人虽然以书为贵,我却以为书不足珍贵,因为所珍贵的并不是真正应珍贵的。庄子揭示了‘书这一文字媒介在他那个时代文学传输中的基本作用。书是传输语言的媒介”[3]。进一步而言,语言正是表现意义的媒介,其实庄子在这里也明确看到了“书”作为传播媒介的功能,而“语”则作为表现媒介的功能,但两者是分离的,都是在工具论意义上来使用的,因此,庄子轻视语言,更不以书为贵。但庄子注意到媒介的“优先”出现是毋庸置疑的,意义的传达离不开“书”和“语”。应該说,亚里士多德、庄子的媒介观中都隐含了“媒介优先”的重要理念,带有强烈的技术论和工具论色彩,这也代表了中西古老的媒介理论传统,有论者所言极为精辟,这种传统“并非纯属观念范畴,它实际上是文学行为无法逾越的现实产物”[4]。亚里士多德、庄子都看到了在具体的接受行为中首先遭遇媒介的现实情况。

二、“媒介本体论”转向

正如“语言学转向”相同,“媒介技术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发生了“媒介本体论”的转向,这种转向与“技术本体论”的“技术转向”密切相关,媒介自然是技术的一种。如果在技术哲学的视野下来看待“媒介转向”,应该说“只是到了海德格尔时期,对技术媒介的哲学意识才第一次出现,数学与媒介的连接、媒介与本体论的连接也以更加精确的术语而得到阐明”[5]。当然,海德格尔是从整个技术层面来谈的,他说:“和机器一样,工业化时代的人本身也依赖于技术关系,人与其说是利用技术,不如说是为技术所用。因而人本身成了技术体系的职员、附属、辅助,甚至是它的手段。[6]”可见,技术绝非一种充当工具的中性概念,其本身便是携带了众多内容和“偏见”的本体实在。而真正让“媒介转向”凸显出来的则是在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等新型媒介出现之后,媒介的本体作用愈发被推到理论的前沿。1992年,伯克荷尔德明确提出了“计算转向”,这是继西方思想史中继“认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之后的第三次转向,这显然是看到了数字媒介对哲学产生的重大变革。

真正明确“媒介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当属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事实上正是一本更改传统媒介观念的颠覆之作,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媒介即是讯息”,其潜台词便是媒介即内容本身,媒介形式与传播内容同等重要,但这句话往往被误解成“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断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