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中医亚健康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互联网与中医亚健康研究

?

??

?

?

?

?

?

?

?

???

?

?

?

?

?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成为信息互通与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从而也加速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相互渗透。“亚健康”一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中国学者王育学教授首次提出后,在近20年的时间里逐渐由一个词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孙涛教授指出,社会需求对亚健康学术及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导向价值,学术只有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其自身才能得以发展。以亚健康产业拉动学术,学术和产业二者之间形成跷跷板式互动性发展模式[1]。得益于学术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中医亚健康在学术与产业方面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一学术与产业互动性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国民对于健康的消费需求已由简单的治疗疾病模式,向疾病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模式转变。作为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基本着力点,关注人民健康需求的新兴学科,中医亚健康学是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的产物。而大健康产业的热浪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市场潜力巨大。如何将这两个关注健康的朝阳学科和产业相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中医亚健康学学科特点

中医亚健康学是中医学与亚健康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学科,由于中医亚健康学学科内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中医亚健康学科无疑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亚健康”一词在我国正式出现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学科的建立则以2008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亚健康学作为独立专业成立为标志。尽管闪烁着几千年中医智慧的“治未病”思想已为其提供了学术理论源头,但学科的正式建立毕竟不逾十年,根基虽存,框架虽立,一砖一瓦的搭建尚任重道远,方式方法也须有所探究。

1.根基已存,框架已立

亚健康状态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苏联学者Berkman研究发现,被称为第三状态(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第二状态为疾病状态)。[2]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开展了预防医学等相关研究,却多囿于病原微生物的范畴,并没有真正针对亚健康的干预调理方法展开深入研究,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亚健康”在我国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并迅速发展成一个学科——中医亚健康学,则要得益于古已有之且深入人心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以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观念为核心的中医理论是亚健康状态的干预调理的理论基础,其所倡导的干预方法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等均为千百年实践所证实,确实是有效的身心调摄理念和方法。因此,对于中医亚健康学而言,“治未病”思想、“整体观念”是学科根基之所在。

同时,为了应对亚健康事业蓬勃发展与专业人才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以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通力合作,陆续实现了中医亚健康学系列教材的出版、科研平台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学科基地和学术环境的建设,中医亚健康学学科自此可谓初具规模、渐成体系,整体框架已然确立。

2.产学结合,相互促进

中医亚健康学属于中医学范畴,作为一门中医类新兴学科,中医亚健康学与经历数千年兴衰和发展的中医基础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经验性。主要表现为中医亚健康学科目前的干预调理方式多以经络调理、体质调理、整脊、刮痧、药膳、足疗等中医传统干预技术为主。[3]而其特殊性在于,目前我国各种形式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以及养生保健产品随处可见,满足不同社会健康需求的亚健康产业已经趋于产业化、专业化、多样化。而这样规模庞大的健康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机构,急需吸纳更多的高新技术开发的产品与技术,而不再局限于中医传统干预技术与方法。同理,中医亚健康学说的诞生源自健康产业的推动,而学科要发展,也必须与产业相融合,走产学结合的模式。只有让学术理论向技术产业转化,科研成果向效益转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专业人才,[4]才能更好地为中医亚健康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健康产业和学术二者才能实现双赢。

(二)大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大健康产业是一种以“防—治—养”一体化为发展模式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有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而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持续发酵,推动医疗保健的需求和支出持续增长,支撑大健康产业高速运转。然而,一方面是风光的市场行情,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缺乏规范的市场现状拖缓了健康产业发展的步伐。因此,直面发展的短板和限制因素,进而探索解决方案,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