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方法设计.docxVIP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方法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方法设计

?

??

?

?

?

?

?

?

?

???

?

?

?

?

?

对一个区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程度进行测评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综合评价,大多数采用监测指标体系。由于国内对监测指标体系讨论较多,各个区域间指标数值互有高低,单个指标间的相互比较,无法确定各个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实现程度的高低,必须把各个指标的情况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指数,才能符合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要求,进而才能进行相互间的综合比较和综合评价。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监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分三个步骤完成进程监测方法的设计。

1确定各个监测指标的权重

指标的权重即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权重确定得合理与否对综合评价的结果和评价工作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按赋权方法的不同,单一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研究者根据其主观价值判断来指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是指直接将指标的数据通过数学或统计方法处理后获得权数的方法,主要有变异系数法、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然而,无论是选用主观赋权法,还是选用客观赋权法,都有其自身无法解决的缺点。为避免使用单一方法所产生的局限性,在本文中将这两类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主观赋权法中选用层次分析法,在客观赋权法中选用变异系数法,最后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1.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泰T.L.Saaty于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原理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元素,将这些元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将判断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计算确定层次中诸元素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先计算各层指标单排序权重,然后再计算各层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其基本步骤如下:

1.1.1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评价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综合评价层,即目标层,记为G。第二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准则层,具体有五个准则,即:生产发展,记为A1;生活富裕,记为A2;乡风文明,记为A3;村容整洁,记为A4;管理民主,记为A5;第三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层,记为B1,B2,…,B24。

1.1.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因素,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以后,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又称一致矩阵。这里使用常用的1-9标度方法定量化计算决策矩阵。

1.1.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为了避免判断矩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次性检验,取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与判断矩阵的阶数(n)的相对误差作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记为CI(ConsistencyIndex):

RI为Saaty教授给出了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因此计算n≥3时,CR=CI/RI,称CR为一致性比例。当CR0.1时,一般认为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时,则认为矩阵上不具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1.1.4确定权重

首先进行层次单排序,即确定本层次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元素重要性的权重。原理上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即计算满足:AW=λmaxW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相应的特征向量Wi,对Wi归一化即为对应元素单排序的权重。其次进行层次总排序,即计算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重。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而下逐层顺序进行,对于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其层次单排序就是层次总排序。假定准则层B中所有因素B1,B2,…Bm的单排序已完成,得到的权重分别为b1,b2,…bm,与Bi对应的指标层因素C1,C2,…Cn单排序的结果为c1,c2,…cn。则指标层C的总排序结果是。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此处注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指标CI,层次总排序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层次累加值,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CR公式类前。当CR0.1时,一般认为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1.2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法是根据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的,原理是设有m个待评方案,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数据矩阵X=(xij)m×n对于某项指标xi,指标值xij的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则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如果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该指标的权重也就越小。其主要步骤如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034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