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保护法中保护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以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为双线索.docx

浅论环境保护法中保护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以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为双线索.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浅论环境保护法中“保护”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

以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为双线索

?

??

?

?

?

?

?

?

?

???

?

?

?

?

?

刘勇军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摘要:环境保护法中“保护”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查阅现有的国内外法律文件,“保护”一词被大量使用,如国内的有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文件则更多,如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但无论是国内法律文件还是国际法律文件均未对该关键词做出定义。本文以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为双线索,试图为“保护”一词下一个定义。

关键词:保护;环境;含义;发展趋势

D912.6:A:1671—1580(2014)10—0142—02

收稿日期:2014—05—10

作者简介:刘勇军(1987—),男,湖南郴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环境法。

生活中,“保护”的含义是“尽力照顾,使之不受损害”,那么,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中的“保护”也是这个意义吗?

一、传统法律文件中“保护”一词的含义

(一)历史时期的环境保护法

起着保护环境作用的法规早在奴隶制社会就出现了,例如春秋时期的《逸周书·大聚篇》就有记载:“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1864年美国的《煤烟法》也有类似的规定。

从中看出,历史上具有环境保护作用的法律规范中“保护”一词是与“不登”“不入”“禁止”等否定动词一起出现的。因此得出结论:“保护”就是要求人类在自然面前不作为或少作为。

(二)现代时期的环境保护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工业发展的急剧增长,人类无限制地破坏环境与污染环境,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于是环境科学应运而生。那么这个时期“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会有什么发展呢?

在中国,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大量的条款都使用了“禁止”“严禁”“不准”等词语,使得该法实质上成了“限制法”,说到底就是要求人类少作为或不作为。

在国际立法上,如爱尔兰2000年修订的《野生生命法》从第24条到第38条大量使用了“禁止使用”“不得使用”“限制使用”等词语,日本1973年《关于鸟兽保护和狩猎法》、意大利1992年《保护野生动物和限制狩猎的规定》等还是要求人类消极的不作为而非积极的作为。

因此,有学者认为:所谓“保护”,就是要求人类克制贪欲之心,规范行为,使环境免受破坏。从心理学看,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就是人类要用“自我”克制“本我”的冲动,在自然面前显现出善良的天使一面,克制邪恶的魔鬼阴暗面,少作为或不作为,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我认为,以上定义是对现存很多国内外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中“保护”含义的高度概括。然而,很多环境法律文件中的“保护”一词强调的是人在自然面前应该少作为或不作为,即更多地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规范必须首先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发生关系,更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探索“保护”一词的新含义有其理论意义。

二、“保护”的新含义

(一)将“科技元素”融入环境保护法领域

自从中国的环保部设立科技标准司以来,“科技环保”的概念初露锋芒并逐渐融入环境保护法领域。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这两条的宗旨实质就是鼓励人们主动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为环境保护献计献策。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2010年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上强调了要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科技环保是必经阶段。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中对第四条的修改也提到了环境保护应当依靠科技进步,其本质就是倡导人类主动将现代化科技投放到环境保护中,就是要求人们主动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投身环境保护的伟大事业中。

(二)强化“环境公平”理念

1.将“代际公平”理念融入环境保护立法

“代际公平”是指: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

保护后代人的利益这一观念逐渐深入各国的司法活动中,如《匈牙利人类环境保护法》(1976)的第一条、韩国的《环境政策基本法》、日本的《环境基本法》都有类似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后代人作为权利主体的案例出现在菲律宾最高法院1993年的一个判例中。可见,将“代际公平”理论融入环境保护领域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然结果。

其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子孙后代的环境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后代人作为主体的虚拟性和后代人这个群体的不确定性,对后代人的保护更需要当代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化消极被动的不作为为积极主动的作为,来更好地保护未来人类的环境权利。因此,在今后的环境立法中,“保护”一词将会越来越强调人类积极的作为。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