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docxVIP

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互联网时代[1],学生的德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扩展了学生信息获取途径,丰富了学生的娱乐生活,也逐步成为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高职学生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评论和分享的参与度也非常高。在网络文化影响越来越深刻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运用互联网的技术熟练,并且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变化甚至异化。这些变化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和知识学习的效果都产生着影响,进一步对德育教师的授课理念及方法提出了挑战。基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宣讲模式在如今已经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存在意义在于统一思想,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普罗大众的标准,最终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中去,这些特殊性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今天是一个网络发达、互联网思维活跃的时代,网络文化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如何化解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1、影响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2]。简单来讲,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催生了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网络文化之所以可以引起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网络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在满足着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网络中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重视过程而不看重结果,讲究“快餐文化”、曲解的实用主义等等。人们在互联网活动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网络文化有着隐匿性和虚拟性的特点,这使得不少学生可以简单的实现在现实社会中不能或者不敢做的事情。网络就如同一把“双刃剑”[3],合理适度的利用网络是可以对现实起到积极作用的,反之,不少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是无度的,大量唾手可得的信息和资源没有起到引起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作用,反而被用于应付作业和考试的抄袭作弊方面。高职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也经常被一个搜索引擎所代替。学生学习的惰性与日俱增,这无不与发达的网络和网络文化的消极方面有关。学生经常通过网络接收他所感兴趣的信息,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一律持否定态度。长期的网络应用,使学生网络成瘾,与家人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减少,更多的将感情寄托于虚拟网络,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但在现实中人与人的沟通匮乏,都会导致青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困难,对社会、家庭和集体产生疏离和偏激情绪。

以下基于笔者从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开启对本节主题的讨论。

2.1事例1:基于互联网的作业抄袭

作者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承担本校高职德育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以第二章授课完成之后留下的课后作业情况为例,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抄袭严重,5个班平均每班30-40人,同一班级互相抄袭程度达到70%左右,班级与班级横向比较居然也出现了20%左右雷同的作业。后经比对学生作业发现,与传统的抄作业形式不同的是:多数抄袭的学生都是在网络上搜索答案,并且不加理解和删减或者批注直接使用(图1(a)和图1(b)),表现出一字不差的抄袭结果,发表此文的网友网名为“爬虫”,学生看都不看一字不落的誊抄。

作为一门有关于思想修养和道德的课程,面对如此结果不能不说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反观学生的种种抄袭行为并不仅仅出现于思想政治课中,经过走访调查5个班的班长、学委学、课代表共计10人,学生表示,网络抄袭已经是针对所有科目作业的首选,在遇到未知和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请教师长或者与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讨论,更多的是独自去互联网上搜索现成的答案。

2.2事例2:对教材典型论点的质疑:实现人生理想靠什么?“拼爹”VS“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在讲授《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内容――人生理想与人生观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浅唱愁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