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二三副)船舶管理9-3.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船舶碰撞时的应急行动续航、抢滩或弃船船舶发生碰撞后,经过采取上述应急措施后,应对船舶所面临的危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作出续航、抢滩或弃船的决策。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船舶搁浅和触礁后应采取的行动判明情况船舶搁浅、触礁后,首要的工作是搞清搁浅、触礁的部位和船体损害情况。情况不明时防止用车或用舵企图盲目脱浅或摆脱礁石。初步评估:船上人员的安全状况;天气和海况,包括预报情况;潮流和潮汐情况;船舶周围水域的海底底质、海岸线和水深情况;船舶损坏情况以及已发生的污染和潜在污染的危险性;进一步损失的危险性;保持通讯畅通的情况;船体与海底之间的作用力;脱浅后船舶的吃水和纵倾情况。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船舶搁浅和触礁后应采取的行动争取外援一旦决定通过外援浮起船舶时,应立即发出救助请求,且不可延误。启动相应应急部署如船体进水或漏油,应立即执行堵漏或油污应急部署。为防止因严重横倾而无法放艇,应先放下高舷救生艇以备急需。发现船舶进水,应立即按堵漏应变部署/进水应急计划,组织排水、水密隔离和堵漏。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船舶搁浅和触礁后应采取的行动确定脱浅方案根据情况调查,结合当时当地的天气、海况、潮汐情况,作出船舶能否起浮、脱浅的判断和设施方案。低潮时搁浅且不严重时,可采取调整首尾吃水改变纵倾或转移燃油或压载水改变横倾,以及排除压载水、淡水、抛货减小吃水等措施,争取下一个高潮时起浮自力脱浅。大型船舶在高潮前后搁浅,难以自力脱浅时或自力脱浅无效果时,船长应考虑并经船东同意,申请外援脱浅。适当采取固定船位的措施,包括用锚和向舱室灌水的方法,防止船体打横、严重横倾、断裂、被推上高滩,甚至倾覆。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船体破损进水应急行动应急反应程序发出堵漏应变报警信号,召集船员,则按应变部署表规定的职责和分工,携带堵漏器材迅速赶赴现场。大副任现场指挥,船长任总指挥,在驾驶台操纵船舶。如破损部位尚需判断,则应按现场指挥的意图行动,查明进水部位。如果出现溢油现象,应立即关闭该油舱(柜)在甲板上的所有开口,包括透气阀,并发出油污应急警报。救生艇备妥,以备急需,防止因严重横倾而无法降落。详细记录迅速报告。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船体破损进水应急行动应急措施迅速关闭破损部位附近各层甲板及舱室的水密装置,必要时对邻近舱壁进行加强。如果破损面积较大,用一般的堵漏工具难以短时间奏效时,应对相邻的舱壁进行加固和支撑。航行应减速以减少水流、波浪对船体的冲击,必要时应停车或改变航向将破损部位置于下风(流)舷,减少进水量。通知机舱备妥主机,机舱人员除应保持主、辅机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外,应全力排水,并协助堵漏队在现场进行抢修和堵漏。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船体破损进水应急行动调整严重横倾和纵倾,移驳法向破损相反一侧调驳油、水。此法的优点是不增加船舶载荷,不损失储备浮力,但要防止重心提高,减少稳性,而且可移驳的油水数量有限,故此法效果不明显,只适用于调整纵、横倾不大的情况。对称注入法向破损相反一侧注入海水。此法增加船舶载荷,损失储备浮力,只适用于水密舱室多而小的船舶(如客船、军舰等),一般船舶必须慎用。减载法将横、纵倾一侧的油、水排出,或将该侧的货物抛弃或向他船驳载以减轻该侧的重量。此法可减少船舶载荷、增加储备浮力,对船舶安全有利,但排油、抛货应慎重,要及时宣布共同海损。无论如何,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应充分考虑对船舶的稳性和强度的影响。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封闭舱室救助措施当进入封闭舱室的人员发生危险无法自救时,守护人员应立即报警,并应急计划实施救助。应急措施(1)加强通风;(2)派人佩戴隔绝式呼吸器后进入封闭舱室救人,其他救护人员在室外协助拖曳;(3)电机员负责提供应急照明;(4)负责医护的人员做好医疗急救准备;(5)必要时应立即拆除门孔和连接管,甚至切割船体开孔救人等。船舶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封闭舱室救助措施注意事项(1)进入封闭场所内救援的人员应佩戴救生索及救援带。救援带上的救生索,长度应足以配合用途,而且牢固地绑在救援带上。救生索应由封闭场所外的值守人员负责照看,该值守人员应受过专门的训练,懂得如何将不省人事的人员从危险的封闭场所内拉出来。(2)救援人员需要佩戴呼吸器方能进入封闭场所内救人,但由于封闭场所内的特殊情况,使用呼吸器、救生索、救援带等会妨碍救援行动,或令救出体力不支的遇险人员的行动出现困难,则在进入封闭场所前应详加考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将风险降至最低,绝不能贸然采取行动。(3)救援人员一旦走到在封闭场所内的遇险人员身边,首先应检查遇险人员的呼吸装置,确认其是否正在正常的

文档评论(0)

医药前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医药相关文档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