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VIP

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课《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斗的成功》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基本史实,

2、生疏全民族团结全都、抵制侵略的重要意义

3、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4、生疏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东方主战场,

5、理解抗日战斗成功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基本史实

学习难点:理解抗日战斗成功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环节】

第一章、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全面抗战开头时,国民党把握着全国绝大部分政权,把握着中国主要地区、城市、交通要道和较丰富的战略物资,拥有200万军队。面对日军进攻,处于正面防备地位。……共产党与宽敞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但所把握的式装力气数量较少、地盘较小,且多为贫困的乡村、小城市,物资条件较差,不适宜于大规模阵地战,但却具有游击战的丰富阅历和优良的作战技术。

——郭绪印《评抗日战斗时期的两个战场》

全面抗战开头后,国共两党分别依托的抗战阵地是什么?差异在哪些方面?

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差异:作战区域、军队战略战术和物资把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谢晋元在致连襟兄弟张萍舟的信言中写道:

“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上,现尚源增援中,以现势观看,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个方案,希释可也。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世故,影响响于个人人生观,生疏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境况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人之安危为念。”

——《抗战家书》,北京:中国人民高校出出版社,2015年,第25页

主要会战

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地点:上海

战况: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防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结果:最终,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日军占据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傲慢企图;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淞沪会战?

①通过速决战,能打击南京政府的作战决心,实现其预期的在华政治和经济利益。②攻占上海这一中国金融和工农业中心,有利于迫使南京政府就范。

“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阅历,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坚持四年以上而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经济破产的,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内力气和国际环境更无法支持长期的战斗,我们已经抗战两年,我们差不多已走了整个抗战和取得成功道路的一半。”

——王明《坚持抗战国策克服投降危急》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看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稚嫩不完善。”“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假如战斗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行忍了!”

——《汪精卫传》

“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抗战爆发后,对于抗日战斗的前途,国民党内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国民党的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也有一部分人寄期望于苏联出兵和英美干涉,认为只要坚持打3个月,国际局势肯定会发生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内,“亡国论”是没有的,但有少部分干部把抗战的期望寄予在国民党的200万正规军上,急于打大仗,对战斗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精确?????推断和精神预备。

《论长久战》的发表

①背景: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②内容:提出了抗战的三个阶段,总结抗战开头以来的战斗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需通过长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终成功的战略。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这样就比较顺当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斗的高潮,一时消灭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气移到了解放区战场。从这时起,国民党政府开头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它实行了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保存军事实力,而把作战的重担放在解放区战场上,让日寇大举进攻解放区,它自己则“坐山观虎斗”。--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

正面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w199304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