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十个历史课堂教学追求
1.教师的魅力与特质?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气质涵养、文化底蕴、亲和力、敬业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是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亲其师则信其道”,一位衣着得体、面带微笑的历史老师走上讲台,一手清秀的粉笔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充满着善意和爱的眼神,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预示着课堂将会成功了一半。教师人格魅力的养成源于读书和思考,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
学生认可的优秀教师是同质的,但每一位优秀的教师同时又是具有特质的。如何把自己的特质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发挥,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那就需要教师明晰自己的“长”和“短”。比如从性别特质来看,男老师的风格多为沉稳大方,语言机智幽默,更擅长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女老师的风格多为温润如玉,口齿伶俐,语言优美,更擅长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质,才能有精彩课堂。
2.导入的精准与生动
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节课的开始,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一开始偏重于引用名人的论述,有时也用故事性的例子导入,当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学生从上一节课的“投入”或者课间状态吸引过来。
当年我上的《辛亥革命》那一课,是以教师的“讲”为主的。我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进行简单梳理,形成演变进程之线,导入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属于复习巩固类型。这种导入比较常见,有利于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但吸引力偏弱。
后来,我上《新文化运动》一课,导入构思是这样的:
设计一个flash动画,(第一层)先是沉沉的黑夜,没有任何声音;(第二层)突然一声炮响,接着就是电闪雷鸣、马蹄声、枪炮声、革命的呐喊声、房屋倒塌的声音混成一片,突然又转入沉寂;(第三层)数颗流星划过天空,最终定格为五张人物照片——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第四层)最后出现题目“新文化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画面相应配以如下解说:
师:1840年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东方巨人,一番番的痛苦和挣扎,仍然没有摆脱奴役和压榨的命运,中华大地在清朝的统治下仍是暗暗的黑夜,1911年,武昌一声炮响,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呼啦啦,清朝的大厦倒下了,当人民翘首等待黎明到来的时候,又一层黑暗布满了天空,1915年,数颗流行划破天空,重新打破了天空的沉寂,它们是瞬间的流逝?还是黎明到来的信号?让我们带着这些走进1915年到1919年的历史空间,去探寻那场群星闪烁的历史场面。……
再后来,我上《罗斯福新政》一课,则是以一幅漫画和两段名人论述导入的:
师: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有这样一幅著名漫画:当时,有位人物在纽约小学生的一次民意测验中竟然超过了上帝,排名第一,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罗斯福。我很纳闷,在一个人人都是虔诚信徒的国度里,在一个困难时刻都说“万能的上帝救救我吧”的国度里,一个人头上的光环能够盖过上帝的光环,真有点匪夷所思。我在想:是谁塑造了罗斯福这个伟大的英雄呢?现在,就让我们重温经典,寻找答案。
由此引出以下两段名人的论述:
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法]爱尔维修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加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德]恩格斯
以上这三堂课的导入设计,我自己更满意的是第二个,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强烈刺激,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长镜头去看所学内容。
至于第三堂课的导入设计,有点冗长,没有简洁明快之感。特别是引入两段名人论述,理论性强,在学生刚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时,加入这些,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畏惧感。
3.教材的整合与开发
不知是从哪一位老师开始,目前越来越多的历史公开课、观摩课中,普遍流行采用排比对仗式的语句,来概括一节课的内容,取代了原来的“背景、时间、过程、意义、评价”等简单通用的字眼,或对教材目题的照搬照抄。我觉得,这种做法与过去相比,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因而,在《辛亥革命》那堂课中,我也采用了这种形式,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夜风吹遍地春”“无可奈何花落去”“丰功浩气留人间”四句话来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评价等四块内容。在《新文化运动》那一课,我则将内容整合为“光明与黑暗(背景篇)”“旧识与新知(概念篇)”“锐矛与固盾(内容篇)”“美丽与瑕疵(意义篇)”四部分。而在设计《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我也总结概括了四个部分,分别是:“一个人物:危机与出路——探背景”;“一次改革:责任与担当——看措施”;“一场争论:价值与回应——论影响”;“一段历史:汲取与升华——提高度”。
对这三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教师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pdf
- 建筑工程图集 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pdf VIP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能力提升).docx
-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pptx VIP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
- 提高预制箱梁外观一次交验合格率QC小组.pptx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达标题).docx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pptx VIP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实用).docx
- 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国家开放大学、普通本科毕业生适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