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_第一册_《地质灾害》教学设计.pdfVIP

高一地理必修_第一册_《地质灾害》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自然灾害

第2节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

2.运用实例或材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造成的危害及

防御措施,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和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形

成原因。

地理实践力:了解当地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

主要危害及应对措施。

人地协调观: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保护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说明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危害”。“分析地质灾害发生

的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课时建议

1课时。

实施建议

【导入】

教学中运用教材的情境设计可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导入正文,引发学生对地

震灾害的思考,进而探究地质灾害。二是该情境本身也是一个案例,教师可以在

地震灾害的教学中将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的发生及危害

等。

【地震】

学生知道地震发生时主要表现为地面震动,但是对于地震发生的过程比较陌

生。特别是一些专业名词,如地应力、地震波等,学生在理解时存在一定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另一方面可以采

用一些教具模拟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例如,在解释应力的时候,

教师可以用一张纸作为教具,通过从两侧向内部挤压和向两边拉伸来演示应力的

作用。

在阐释地震的发生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地震构造示意图来帮助学生

理解相关概念。图中涉及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等震线、震中距以及地震波等

概念,教学中不要求学生一一记忆,只要能结合示意图有一定了解即可。此外,

教师还可以提供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次地震灾害进行实际分析,并将相关概

念渗透其中,在分析中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辨析。在地震灾害的内容中引导学生理解震级和烈度的

内涵,注意两者的区别。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

大。烈度是地震发生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烈度除了与震级有

关,还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即便是震中距

相同的不同地区,地震烈度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关于地震的危害,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从感性认识入手,

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灾害给人们生命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此外还

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地震所引发的其他灾害。例如,1960年智

利8.5级大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智利沿海地区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破

坏房屋16万栋;不仅如此,海浪快速扫过太平洋,使日本沿海大量住宅和农田

被冲毁,15万人无家可归。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诱发

多起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江河形成多个堰塞湖,造成极大损失。在这一内容中,

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灾害链和灾害群的概念。各种自然灾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许

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称为灾害的连发性

或者灾害链。准确理解灾害链也为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

教材在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中还特别强调了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且

说明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久。这体现了教材

的人文关怀,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地震灾害给人

们心理带来的影响,使学生全面理解地震的危害。

关于地震的分布,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世界板块分布图及世界地震分布图,

通过这两幅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地震分布与板块交界的关系。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地

理中有所涉及,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初中所学知

识,对照地图说明世界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对于我国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教

师可以结合世界两大地震带说明:台湾主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西藏、云南、

四川等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

【滑坡和泥石流】

由于大多学生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

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认识灾害现象,并在此基础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2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