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29
绿色食品(草莓)绿色防控技术指南
1.生产概况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浆果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我国于20世纪初引进国外品种,现已成为世界草莓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在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近200万亩,其中东部地区种植面积占比43.4%,中部地区种植面积占比26.3%,西部地区占比19.4%,东北地区占比10.9%。草莓可露地栽培,也可保护地栽培。目前,草莓绿色生产中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绿色防控技术不科学完善或某些高效防控技术未得到有效推广等,影响了草莓的产品质量,因此制定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如下。
2.常见病虫害
2.1病害
白粉病(病原为羽衣草单囊壳)、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炭疽病(病原分为3种,分别为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草莓炭疽菌)、枯萎病(病原为尖孢镰孢菌草莓专化型)、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花轮枝孢菌)、根腐病(病原包括镰孢霉菌、腐霉菌等20多种)、细菌性角斑病(病原为黄单孢杆菌属草莓黄单孢菌等)、病毒病(草莓斑驳病毒、
130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和草莓皱缩病毒等)等。
2.2虫害
叶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蓟马(西花蓟马、花蓟马)、蚜虫(桃蚜、棉蚜)、粉虱(烟粉虱)等。
3.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营造有利于草莓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采用害虫趋性诱集法等手段监测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将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实现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优质安全生产的目的。
3.1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
根据草莓常见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型、周年发生规律等,应用“眼看、手摸、网捕、盘拍”等传统方法结合性诱自动监测设备等新型测报工具进行监测预报。
3.2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
草莓白粉病田间病株率5%~10%,草莓灰霉病田间病株率5%~10%是对应病害的防治适期。草莓病毒病的预防关键是采用无病毒株,及时防治蚜虫,减少病毒再侵染。定期更新草莓品种,采用抗病品种。用太阳能消毒土壤。避免与易感病毒病的茄科作物轮作和间作。
草莓叶螨发生初期,密度较低时(一般每叶螨虫在2头
131
以内),蓟马发生初期(每朵花蓟马在2头以内),蚜虫发生初期(每张10cm×25cm黄板上出现1~2头蚜虫),粉虱发生初期虫量达到0.1头/株~1头/株,是对应虫害的防治适期。
4.农业防治
4.1抗性品种
选择优质、高产的抗病品种,如宁玉、宁丰等。
4.2壮苗种植
生产上选择品种纯正、健壮的草莓苗进行定植,有条件的尽量采用脱毒种苗。壮苗标准一般是:茎基部直径0.8cm~1.0cm,株高适中,具4片~6片叶,叶肉厚,叶色绿,白根多,根系发达,无病斑、无缺刻等病虫危害症状。
4.3种苗处理
定植前去除老叶和黄叶,按种苗新茎粗度分开定植。可用10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盛于容器内,盛液高度10cm,将草莓根颈部及以下部分浸没在药液中10min~15min,取出荫凉处晾干20min后定植。
4.4田园管控
(1)高畦深沟
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亩,磷酸二铵25~30kg/亩,耕匀耙细,按畦高35cm以上,沟底宽30cm以上,畦面宽
132
不少于50cm,畦连沟宽度约100cm,畦面为弓背形。
(2)合理密植
采用双行三角形定植,草莓苗植株弓背朝沟,压实根基部。高大型品种株距22cm~25cm,紧凑型品种株距为15cm~18cm。
(3)平衡施肥
移栽前15d施足基肥,即亩施商品有机肥500kg,饼肥100kg。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施复合肥为主,配合施用含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4)控湿保温防病
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补水补肥,避免沟内直接灌水。确保温度白天保持在24℃~28℃,夜间6℃~8℃,温度不能高于30℃。当气温下降至夜间温度5℃时,要加强保温,如在大棚内加扣套棚,在草莓垄上加盖小环棚等。
(5)清洁田园
草莓生长季节及时清除病虫为害的叶片、果实、根茎等,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虫源。采收全部结束后,灌水进行高温闷棚。
(6)规范生产
防止人员出入带来的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污染。
4.5合理轮作
提倡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但避免与马铃薯、番茄、茄
133
子、辣椒等茄科作物轮作。
5.物理防治
5.1防虫网阻隔
在棚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路径与实践探索.docx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NB∕T 14003.1 2015 页岩气压裂液 第1部分:滑溜水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pdf
-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押题猜想 低空经济(时政猜想).pptx VIP
- 胰胆管合流异常2025 .pdf
-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专题一 经济、创新、科技、教育新成就.pptx VIP
- 《生产管理部战略规划》课件.ppt VIP
- 基于RFID的学生考勤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pdf
- 2025年中国腌腊肉制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ocx
- 智能宠物投喂系统.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