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

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四大圈层)、致灾因子(各种自然

灾害)、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或个人经济

损失与社会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

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

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防抗灾害能力

越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

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四、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

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受灾体中人口最脆弱,一切灾损中

人员伤亡最重要)

日本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A政府高度重视;B国民有较强的

防震意识;C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城市用地加重,农业用地减

少。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

然灾害的损失。

五、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

灾害的高风险区。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

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

情。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2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

烈,多发火山地震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发生滑坡

泥石流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

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5)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多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

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6个灾害带)

注意:东部灾害带,包含了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中

部省份,也是六大灾害带中的重灾区。其灾情重的原因是:①

地势低平,易发水灾;②多台风、暴雨,北部地区多旱灾、虫

灾;③灾害种类多;④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多群发。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高中3

主要自然灾害概述

一、地质灾害

(一).地震概述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

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

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

震动,成为地震。

2、构造地震要素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

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60km浅源

地震、60-300km中源、300km深源。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100km地方震、100-1000km近震、1000km远震。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

震线。

3、震级与烈度

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微震(1-3级)、小震(3-4.5级)、中

震(4.5-6级)、强震(6-7级)、大震(≥7级)、特大地震(≥8

级)

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

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C一般而言,5级以

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我国划分为

12级。

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因为各地的破坏程度不

同。B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

等有密切关系;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04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