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古代汉语知识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字典和辞书等工具书对于学习古代汉語有哪三方面的用途?

查检字音和字义。

查检詞語和典故。

查检虚詞和特殊詞語。

目前汉語字典排列中文的措施重要有哪三种?各有什么利弊?

重要有如下三种:

按音序排列(目前通行的是按汉語拼音字母次序)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部首检字法)

按号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以上三种中文排列法各有利弊:

音序法迅速以便,但不明读音或读音不原则都无法顺利查检。

部首法不存在上述缺陷,但有的字究竟归于哪一部首,不易确定。中文简化后,笔画变化很大,其中有些字的归类还没有一致的意見。

号码法也有问題,有些角的归类只能凭死记,假如不常用,轻易忘掉。

对王本和郭本所列之字典、辞书及語言学著作逐一进行分析。

《說文解字》

东汉許慎著。公元1写成草稿,公元1定稿。

我国語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一部杰出的語言文字学著作。

全书分15卷,第15卷為叙目,每卷分上、下。

收正篆9353个,重文1163个,总收10516个。

首创部首编字法,分540部。

最大特色:以形释义。

清人王筠著《說文释例》,对全书体例作了总結归纳。

其部首排例体例:

始一终亥。

据形系联,形近的部首挨着排。

据义系联。形既远,则取诸义,或以义相引,或以类相蒙。

先独体部首,再同体重叠部首。

先正体,后反体,倒体。

徐锴《說文解字系传部叙》对說文540部先后相承的意义有专门的解释。

列字体例

按所反应事物的虚实远近排列,先实后虚,先近后远。无虚实远近可言的,则按义训之好恶。

以事物本来的次序排。

以义联属。

与部首字相对或相反的字列在该部末尾。

以某字為部首而实非某类事物之字列在该部之末。

构成双音节的两个字排列在一起。

說解体例

释义:界說、描写、辨别、沟通、互训、声训、互文錯見等措施。

释形:以六书為据;

象形字:象形、……象形、象……之形

指事字:象……之形、从某从某

会意字:从某从某、从某某

形声字:从某,某声、从某,某省声、从某省,声、从某从某,某亦声

释音:

形声字:从某声

其他:读若某、读又若、读之若、读与某同、读若某同

附上该正篆的重文:古文、籀文、奇字、或体

阙:表达对某个字的字形、字音或字义不明白,反应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原本失传,世所通行是徐铉校定本——大徐本;番禺陈昌治据孙星衍刻本改為一篆一行本,大字印許书原文,以双行小字印徐铉校注及反切;1963年中华书局将陈昌治刻本影印出版,于每篆之首增長楷体,卷末附新编的“部首”“正文”“别体字”三个检字索引。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著。

王念孙序曰: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奉献:

以声训发明許意

以经证字

善推本义,也讲引申义、假借义、后起义

同义詞辨析

补正删校,归纳許书条例,阐发語言理论

局限:

有時竭力维护

有時妄加擅改

滥談引申

《說文通训定声》

清朱骏声著

三部分内容:

說文:以許說為宗,补充举例

通训:讲转注(既詞义引申)、假借(通假)——朱书中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

定声:以上古韵文的用韵来证明一种字的古韵。同韵相押為古韵,邻韵相押為转音。

《康熙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奉敕编纂。

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

以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為基础。

字头按部首排列,提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為十二集,每集又各分為上中下三卷。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排列。

全书收字47035个。

这部字典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每字下面先列历代重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為证。假如这个字有别音别义,便再解释别音别义。其解释字义重要引用前人的意見,很少有编者自已的見解。她解释字音和字义也引用古注。

其缺陷和錯误还是诸多的。王引之奉旨作《字典考证》,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談談古代汉語的代詞。——郭本P319-335

人称代詞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

吾:魏晋此前不做宾語(魏晋后来可以),否认句中可作。例:不吾知也。

朕:秦始皇此前可以用于一般人。

第二人称:汝、尔、而、若、乃

女、尔、若:用于主、宾、定語。

而、乃:只作定語,偶尔作主語,绝不作宾語。

第三人称:其、厥、之、他(严格来說,先秦无第三人称代詞,指示代詞“其”、“之”可看作。)

其:定語;作用相称于名詞背面加“之”。例:其名為鲲。“其名”等于“魚之名”;吾見师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其出”相称于“师之出”。(这句的其必须认為是定語而不是主語。)

之:宾語。

厥:定語。

他:上古為指示代詞,唐代开始才作第三人称。

現代汉語用第三人称作主語的地方,古代有两种体現措施:

反复前面出現的名詞: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省略主語:使子路反見之。(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表人称的复数:

古代人称无单复之别:齐师伐我;若皆罢去归矣!

第一、第二人称后可加“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