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二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ptVIP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二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性变异(不可逆的)微生物的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可逆的)基因型变异:是由于基因突变或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引起的。变异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地传给子代,是不可逆的。表型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影响作用引起的变异,无基因结构的改变。不能遗传,是可逆的。第一节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与细菌的变异密切相关(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在葡萄球菌和志贺菌中首先发现。具有病毒的特性: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分布极广---有细菌的地方,就可能有相应的噬菌体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个体小,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电镜下见噬菌体×40000电镜下见噬菌体与宿主菌细胞膜表面接合×40000头部:内含DNA/RNA尾部:包括中空尾髓、尾鞘、尾丝、尾刺等。尾丝是吸附宿主细胞表面特殊受体部位。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

噬菌体的种类及繁殖周期毒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溶菌周期(复制周期)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组装成熟、释放毒性噬菌体溶菌周期(复制周期)增殖过程吸附--尾刺或尾丝特异地吸附在敏感细菌表面相应受体上穿入--尾鞘收缩将头部中核酸经尾髓小孔(中空尾管)注入菌体内,蛋白质壳留在菌体外。生物合成: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复制的 方式进行增殖组装(细胞质中)成熟、释放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称为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prophage)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lysogenicbacterium)溶原性细菌的特征:能正常分裂,并将前噬菌体传给子代前噬菌体可编码阻遏蛋白,抑制后进入的毒性噬菌体进行生物合成整合的前噬菌体给细菌带来新的性状前噬菌体可偶尔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染色体进入溶菌期,导致细菌裂解。溶原性噬菌体溶原状态十分稳定,能经历许多代在某些条件如紫外线、X线、致癌剂、突变剂等作用下,可中断溶原状态进入溶菌性状态。故溶原性噬菌体具有溶菌性及溶原性二个周期。第二节细菌变异的现象形态结构变异L型菌、鞭毛(H—O变异)、荚膜、芽胞变异等毒力变异毒力减弱-疫苗制备毒力增强-细菌战耐药性变异临床治疗中严重问题菌落变异从光滑型(S)粗糙型(R)耐药性从1946年的14%24% 80%第三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染色体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转位因子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IS)最小、结构较简单,只带有自身插入所需要的酶基因,不带有任何与插入无关的基因。也能介导高频重组菌株的形成。Mu噬菌体转座子(transposonTn)第四节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基因突变的规律基因突变 DNA损伤后修复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 转化 接合 转导 溶原性转换 基因突变概念突变mutation指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突然发生的稳定性的改变,可遗传子代。根据涉及基因的多少分为小突变(基因突变)及大突变(染色体突变)二种。基因突变的规律:突变率细菌自发突变率低约为10-6—10-9,在一些突变剂诱导下突变率可大大提高。突变与选择细菌突变随机产生,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选择出来。突变的回复和抑制野生型(自然环境下的表型株)突变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菌株)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转移: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受体菌 体内的过程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 为重组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 转化 接合 转导 溶原性转换 转化transformation概念: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被受体菌摄 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小鼠体内肺炎球菌转化经典试验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活的无荚膜肺炎链球菌能摄取死的有荚膜肺炎链球菌的DNA片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10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