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的经济关系.docx

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的经济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的经济关系

?

??

?

?

?

?

?

?

?

???

?

?

?

?

?

香港地处祖国南大门,是中国内地走向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窗口。由于地理相连,两地经济存有许多互补性。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不断加深。目前内地是香港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香港是内地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不作为整体统计)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在两地交往中,转口贸易最为重要,香港对内地的整体出口中(港产品与转口商品),转口贸易的比重超过90%;内地经香港的转口货物占香港转口贸易的九成多(参见表9-1)。香港多年来也是内地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在内地的累积投资约达到内地外来总投资的50%。[1]

表9-1涉及外发中国内地加工的贸易(1990~2004)

续表9-1

第一节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

回顾20多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经贸交往所经历的阶段,对研究两地如何更好地开展经贸交往合作,不无裨益。

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之前,香港同内地的经济联系仅仅是单一的贸易联系,香港仅仅作为内地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中转站,为内地提供需要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原料。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经贸关系开始变得日益紧密,香港也成为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为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期间,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合作领域日益扩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阶段,内地与香港经贸交往已由过去的单纯以贸易为主,扩展到金融、工业、科技、交通、旅游等领域。同时,香港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珠江三角洲。

表9-2香港特区与中国内地贸易情况(1983~2004)

自从1978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香港同内地的经济关系,就开始由单一的贸易联系扩展为广泛的合作。1980年,内地恢复了香港最大转口市场的地位;1982年,内地又一次成为香港最大的进口来源基地;1984年,内地跃升为香港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1985年,内地超越美国而成为香港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关系一直保持到现在;1989年,香港和内地的贸易总额已达到近2400亿港元,而1978年起步时仅为108.45亿港元,内地与香港从此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内地商品经香港转口占内地对香港总出口的比重,已经从1979年的三成上升为1989年的八成左右,成为了香港转口贸易的最大来源地,从而加强了香港世界第一大转口商埠的地位(可参见表9-2的相关数据)。内地日益重视利用香港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贸易桥梁。根据内地相关部门1988年的统计,内地输港货品,有76%是经香港转销海外的,内地货品的转口额占香港出口总额的47%。同时两地相互投资数额亦同时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到1988年底,港商在内地的投资达600亿港元,相当于当时外商在内地投资总额的2/3。

而内地与香港之间在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相互支援与合作,更使两地经济互为得益。根据一项统计资料显示,仅1985~1988年,内地组织的银团贷款共计约为83亿美元,其中80%以上是由香港金融机构安排的。到1988年底,香港金融机构为内地企业机构提供的贷款额度,已由1979年的59亿港元猛增至999亿港元,增幅高达16倍。在1980~1989年间,香港银行对内地非银行机构贷款额,从4.7亿港元上升为492.44亿港元,几乎增长了120倍。显然,此时内地把香港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基地,而香港则把内地作为投放资金的巨大市场。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后,对两地经贸交往产生很大影响。联合声明签署后,香港的前途已经明朗化,而世界经济也由衰退逐渐转向复苏。香港当时有86万制造业工人,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下,香港制造业出口增加了。然而当时香港制造业本身却面临着地价、租金上升和劳动力短缺从而导致成本上涨的威胁。这种形势迫使香港制造业不得不另谋生路。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198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方案,加强了对外开放,并确定以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为“龙头”,加强出口贸易,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加工工业。在这个有利的条件之下,香港厂商开始大规模地把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或加工工序,如玩具、旅行用品和电子产品装配的生产大量地迁移到内地,尤其是邻近的珠江三角洲,利用内地资源丰富及廉价、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提高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从1984年开始,内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香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香港制造业由于这种大迁移,大大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困难,也减少了地价上涨的威胁,从而维持了香港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据统计,在1986、1987年两年,香港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在20%以上,转口增长更是在50%以上。到了1988年,香港转口已超过出口总额,使香港再度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