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ocxVIP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

樊晓敏

【摘要】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村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农耕文化是重要举措。因此,应当抓住机遇,结合时代要求,在阐述中华农耕文化时代价值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之道,从而推动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华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

在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明确目标。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村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农耕文化是重要举措。同时,《规划》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华农耕文化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时代机遇。因此,需要抓住机遇,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中华农耕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保护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华农耕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中华农耕文化的内涵

农耕文化是在农民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是关于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教育文化的一种文化的集合。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反映并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中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它的形成和发展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1]。

作为中华文化之根的农耕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品格,因此,农耕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直至今天仍然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渗透在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农耕文化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是在顺应时间与节气等自然节律开展农业生产的周期中所形成的农耕文化现象,比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等;第二是强调开展一切农业生产活动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是因时、因地、因物制宜,体现了农业生产要顺应自然;第三是在人与自然长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实践原则,即准则、规范、秩序,在农业生产中必须遵循这些原则和规范,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惩处,比如“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说的就是生产中耽误一天,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第四是强调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各种条件充分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风调雨顺,实现政通人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华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

农耕文化凝结着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因此对现在的社会生活仍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华农耕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可持续思想与人文和谐理念等为人们感知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传承地方民族特色、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新时代,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华农耕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3]。

其一,中华农耕文化有助于人们认识传统文化和感受历史文明,为丰富新农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有助于乡村文化的血脉延续,比如村庄的发展史、古村落风貌、民间故事传说和民间艺术以及一些文化符号,如汉字、京剧、脸谱、剪纸、年画和皮影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其二,中华农耕文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在中国,农业是第一产业,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是人类认识并顺应自然的过程,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调节生态系统、维持田园风光和供人们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因此,形成于农业实践中的农耕文化,有助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与文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三、中华农耕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为了推动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中华农耕文化的发展成了重要举措,然而,在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缺乏总体保护和开发新型农耕旅游的意识

农耕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传统型产业,目前其主要的呈现方式是观赏方式,缺乏运用相关资源进行农耕文化的体验,只是浅层次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文明和创造,缺少价值深化。同时,相关的农耕文化产业仍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也未突出个性化的亮点。对于农耕文化旅游經典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有的旅游景点即使开通了乡村旅游的内容,但大部分仍停留在购买当地纪念品和土特产等浅层次消费的阶段。

(二)农耕文化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创新性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我国传统农耕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22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