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周易》精神对中国哲学和艺术的影响.docx

浅析《周易》精神对中国哲学和艺术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浅析《周易》精神对中国哲学和艺术的影响

?

?

浅析《周易》精神对中国哲学和艺术的影响

摘要:中国哲学精神和思维模式深受《周易》影响,与西方哲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中体现出辩证运动性、整体和谐性和立体直观性,这些特性不但是中国哲学的特征,也深入到中国人的具体生活和文化创作中。中国艺术的特征正是在中国哲学精神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体现出自有的独特魅力,表现出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得意忘象等美学特质

关键词:《周易》;中国哲学;中国艺术

中国哲学以儒释道三脉为代表,以《周易》的思维模式为基础,呈现出独特的精神特征。《周易》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儒家以它为“五经”之首,道家以它为“三玄”之一。在古人看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及其易学,囊括了天、地、人间的一切知识,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可以说,《周易》的思维模式、人生哲学、象数理论,深深影响甚至支配了中国乃至中国文化圈内各国人的思维习惯、人生态度。中国哲学思想更是深受周易影响,表现为:与西方哲学重形式逻辑相比,中国哲学偏重辩证运动性;与西方哲学重视个体性相比,中国哲学更呈现为一种整体和谐性;与西方哲学重推理思辨相比,中国哲学更强调立体直观性。由思维模式衍生出来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特征,就是阴阳和的运转与统一,以及由“道”而生、循“道”而行,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等浑然天成、气韵生动的世界观。这在儒释道哲学思想中均有体现,而中国的艺术的根本追求也正是以“由艺人道”为根本追求的。

宗白华在探讨中国画法渊源时这样描述:“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可以说是一种‘气积’。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中国画的主体‘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下面笔者分别从《周易》哲学的三个特征对中国艺术创作的影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哲学的辩证运动性与艺术的“有无虚实”

体现辩证运动性最经典的传统典籍该属《周易》。《周易》不但阴阳相对,六十四卦和八卦也是两两相对,乾坤、坎离、泰否、损益、谦豫……不但八卦是以“对”的形式出现的,其实全部六十四卦也是以“对”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对”体现了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思想。老子作为道家哲学的创始者,在《道德经》中集中体现了辩证法的原理。他不但非常注重矛盾的普遍性,并且认识到“反者道之动”的否定原理。在辩证法上,老子主要发展了《周易》“坤”的思想。比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知其向,守其黑,为天下式。”再如“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再如“天下万物负阴而抱阳”等。尤其是“谦”的思想,非常符合《周易》谦卦的意思。

儒家的辩证法主要以《易传》为代表。《易传》的作者把《易经》的宗旨归结为“为变所适”,认为内在矛盾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阖一辟谓之变”、“乾坤成列,而易在其中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一系列命题。作为儒家哲学发展的顶峰宋明理学更是充分发挥了《易传》中的辩证运动原理。从周敦颐到朱熹,再到王夫之,就其哲学体系赖以出发的思想资料和理论形式说,是通过其易学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常说中国哲学是儒道互补的哲学。儒家侧重的是一个充满生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各种生命各安其性地存在的状态,道家侧重一个虚静的、原始的、浑沌的自然状态,儒家更多地看到了生命的差异性,道家更重视生命的统一性。北京大学教授陈来曾这样形容,如果用“一阴一阳之谓道”来比喻儒道两家,显然儒家是阳,道家是阴。儒与道二者构成了一种阴阳互补。一阴一阳不仅是宇宙存在的规律,也是文化存在的规律。这也正是中国哲学整体在辩证中运动的体现。

中国艺术在这种阴阳互动地辩证运动思维影响下,呈现出许多相关的关键词,最为典型的是“有无”、“虚实”。叶朗曾这样描述:“‘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的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美学特点。这条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虚空,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宗白华也曾作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的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画面的空间感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虚(空间)同(实物)联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明同暗也联成一片波动,如行云之推月。这确实中国山水画上空间境界的表现法。”中国山水画对虚实的体现尤其具有代表性,而中国艺术的其他形式也多秉承了这种精神。中国诗歌中大量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将诗歌艺术推向了意蕴无穷的美

文档评论(0)

134****92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