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猛兽到文化符号——狮子的社会化历史.pdfVIP

从猛兽到文化符号——狮子的社会化历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猛兽到文化符号——狮子的社会化历史

狮子作为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并不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

但中国文化史上却出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关于狮子的文

化艺术同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龙、凤、麒麟等图腾动物一样,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那么,这种产自异域的猛兽在中国为什么会变成瑞兽,并

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呢?

从猛兽到瑞兽

狮子是食肉目、猫科大型猛兽,其故乡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部

分地区,被称为“百兽之王”。雌狮和雄狮在体型和外貌上的差别较

大。雄狮披着长而蓬松的鬃毛,吼声洪亮,威风凛凛;雌狮体型小于

雄狮,头上无鬃毛,吼声较小,这是真实狮子的形象。

狮子在生长繁衍地普遍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热爱,在雕塑和绘画等

作品中多有表现。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种形象:一种是在自然界中凶

猛狮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与表现的真实形象;另一种是把狮子与

人和图腾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与表现的虚幻形象。

古埃及既有表现狮子真实形象的作品,又有狮身人面和人身狮面

等表现狮子神化形象的作品。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等地,

有许多刻画真实狮子的石雕和青铜工艺作品。古印度有以阿育王的狮

形石柱头为代表的石雕狮子形象。古希腊虽不是狮子的原产地,但通

过与埃及、亚述和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交往,出现了狮身人

面像以及人与狮子搏斗画面等为代表的狮子形象。

中国的许多古籍中有狮子的相关记载,但缺乏真实依据。一般认

为,狮子是在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作为贡品

正式踏上中国大地。狮子传入中国后,由于数量有限,普通百姓根本

见不到。然而,人们对异域猛兽狮子却投注了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没有见过真实狮子的匠人们,根据书籍中的记载、传闻以及日常

生活中所熟悉的虎、狗等动物的形态与形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进行理想化、民族化的创作,这样塑造出来的狮子形象和真实的狮子

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变成了有一定神秘色彩的“祥瑞之兽”。

历代狮子形象的变化

两汉和南北朝时期,从文献记载和已发现的实物资料来看,狮子

的形象还比较少见,主要以石狮的形式出现。两汉时期的石狮以立式

走状为主,只有少数为蹲坐式,运动感较强,一般不分雌雄。从石狮

的形体和所放位置来看,其功能主要是用来镇守陵墓,驱魔辟邪。南

北朝时期,南朝的石狮依旧主要出现在陵墓中,其躯体更大,气势也

越来越恢宏,造型上趋向写实,已经分出雌雄;北朝的狮子则深受外

来佛教艺术的影响,大多集中出现在佛教的石窟中,以配角身份蜷曲

蹲伏在佛座前面,形成介于西方写实狮子和汉代传统狮子之间的独特

风格。

隋唐时期,尤其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国力强盛,人民

富足,丝绸之路繁荣活跃,中外交往日益频繁,西域狮子不断传入中

国。在借鉴真实狮子的部分形象,并融合传统狮子造型的基础上,唐

代石狮的形象具有清新、活跃、雍容、大气的特色,充满着浓厚的现

实生活气息和激昂的精神气魄。此外,用狮子作为印染、纺织、陶瓷、

金属等工艺品上的装饰逐渐普及开来。五代十国时期,大型陵墓和建

筑不再出现,狮子雕塑数量大为减少,出现了以铁制材料为代表的铁

狮子形象。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沧州铁狮”就是五代后

周时期的作品。

宋元时期,狮子形象仍以帝王陵墓雕刻为主,石狮的造型大多为

方形,追求的效果是装饰性,脖颈上大多佩戴有项饰。宋元时期的狮

子显得较为温顺,在气势上不及唐朝狮子威武,同时作为装饰性题材

向建筑领域发展,在宫殿、寺塔、宅第、桥梁等,均可见已经走向世

俗化的狮子形象。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桥上,便刻有多尊

形态无一雷同的狮子。

明清时期,狮子又恢复了盛唐时期的那种雄迈威武的形象,在许

多宫殿、园林、官署、寺庙中,无不列置狮子雕塑。故宫博物院内的

六对铜狮子便是这类雕刻艺术的代表。与此同时,伴随着世俗化和商

品化的潮流,狮子的形象开始沿着人们喜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宫

廷狮子做工精巧、装饰华丽、用材高贵;另一方面,民间狮子充满了

生活气息,使用与欣赏并重。此外,还出现了南、北地域上的差别。

一般来说,南方狮子细腻华丽、玲珑纤巧;北方狮子古朴雄伟、豪迈

剽悍。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的狮子艺术随着鸦片和其他舶来品进入中国。

西方真实的猛兽狮子造型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与青睐。然而,狮子

自从传入我国并被赋予瑞兽的寓意之后,经过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十分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狮子形象与中外交流史

狮子传

文档评论(0)

洞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生

认证主体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