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集团成长中的双重性问题研究-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

中国企业集团成长中的双重性问题研究-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国企业集团成长中的双重性问题研究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

?

论文导读::探索中国企业集团成长的特殊性。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企业集团成长的特殊性所在。中国企业集团的成长中的双重性。

论文关键词:中国企业集团,成长,双重性

?

一、企业集团的一般性质

探索中国企业集团成长的特殊性,首先要从企业集团的一般性质入手,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在明确了企业集团这一市场组织形式的基本性质之后,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企业集团成长的特殊性所在。

企业集团(Conglomerates)是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代工商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以及多元化经营扩展而形成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竞争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这种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不同企业之间的联合也开始加深,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也在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这时,带有垄断意义的企业集团便诞生了。所以可以说,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

二、中国企业集团的特殊成长背景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环境的差异,企业集团的产生和成长呈现出明显的国别特点。欧美国家的企业集团是在市场竞争中由企业自我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当时英、美等国的经济活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实现使得传统的小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扩展和彼此联结,并利用管理的协调来代替市场机制的协调,进行横向和纵向扩张,从而形成企业集团。而作为后发国家的日本的企业集团则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更多地依靠了政府、银行、旧财阀的支持。日本政府以放弃自由竞争和平等为代价,在短时间内迅速缔结了大规模的能有决定意义地参加国际竞争的企业集团。[2]具体到中国企业集团,它的产生与演变包含在中央计划经济的逻辑之中,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而成长起来的,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由计划调节为主向由市场调节为主的过渡性阶段,这意味着处于过渡期的中国企业集团的形成和成长过程必然具有双重体制的特点。

中国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不同于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的成长的企业集团,因此不能用上述的微观组织形式与社会化程度相适应的规律,即企业集团形成的一般规律来解释我国企业集团的形成动因。

我国的企业集团有其形成的历史特殊性,它产生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虽然已经开始放手进行有关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但仍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运用行政手段(通过指令性计划)配置社会资源,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组织,只要按照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来组织生产就可以了。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间终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济技术联系,为了使生产能够正常进行,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在80年代初期开始大规模组建各种企业联合体,这就是我国的企业集团的前身。它的产生以公有制企业的合并和政府干涉行为为特征(毛蕴诗,2000),是在经济转轨时期由政府行政力量推动的发生在公有制企业之间的一种联合经营形式。在这种非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集团其实并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虽然国家规定企业的联合必须建立在集团成员自愿参与的基础上,但是由于主管政府的控制,企业的自愿联合实际上还是通过行政部门进行的。集团成立之后,其成员企业的隶属关系不变,所有制不变、财政上缴渠道不变,集团内部的协同经营仅仅靠契约纽带(协议、章程等)来维系,没有实质的资金联结,成为一个松散的企业联合体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最多只能算是企业集团发展的“雏形”。

在特殊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企业集团,注定了其会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集团的成长之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因为它没有现代市场经济这一成长的母体,内部又缺乏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成长的依托。虽然只要存在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就必然存在着形成企业集团的客观性,但如果不同时具备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企业集团仍然不能够顺利形成和发展。回顾1987年和1988年期间出现的“企业集团热”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数以千计的所谓企业集团不可避免的招致了“十个集团九个空”的批评。据当时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不完全统计,经批准和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等级的企业集团已有1600余家(内有15家集团经国家计委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但其中有资金联合的还不到20%。[3]

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不可抗拒,伴随着政府科层组织的退化和市场结构的发育,企业集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也开始显示出其作用。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文档评论(0)

133****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