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诗意地栖居”阅读答案--第1页
“诗意地栖居”阅读答案
“诗意地栖居”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
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
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产生的美好理想。
这一理想表明: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对“诗意栖居”的追寻,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
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
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然而,现实的生态状况一度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通路,
为生命“诗意栖居”提供前提和基础的自然界正在承受
不能承受曲破坏。人,从一开始使打量着、好奇地注视
着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
人类的生存冲动构成了已有社会历史的恒久原动力,推
动人类不断汲取自然资源、按照自身意志改变着大自然
的本来面貌。伴随着这种改变,农业、工业等迅速发展
起来。人,真切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尽管远古时代的主要命题都围绕着“生存”“汲取”
展开,但古圣先贤也意识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并
萌发出了许多生态智慧。那是“诗意栖居”原初的朴素
表达,中西哲人都曾对此有所阐发。
“诗意地栖居”阅读答案--第1页
“诗意地栖居”阅读答案--第2页
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最为深邃,集中体现为视
字宙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周
易》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反
对浪费和破坏资源、倡导把天地万物与人类道德紧密联
系等思想,都反映出先民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自然纳
入视域进行考量。例如,《易·乾卦·文言》曰:“大人
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
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
“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表达。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
强调“天”与“人”相通的特性,要求人“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的“民胞物
与”思想直接了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创
始人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朴质本性,也体现
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
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
求的“诗意”情怀。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
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把整个自然
界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认为它是由许多不
“诗意地栖居”阅读答案--第2页
“诗意地栖居”阅读答案--第3页
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其根基、源头或
为“水”,或为“气”。这些整体性观点虽然朴素,但
也显示出了生态思想的萌芽。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判
断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之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
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
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
察。”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
遭到蹂躏,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
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如何重返“诗意栖居”?
我们栖居的大地是否还能提供诗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我们的党和人民吸收了古今中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