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逻辑的力量 》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01《逻辑的力量 》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儿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

在本单元中,我们会接触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经过这样的“逻辑之旅”,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语言与逻辑的关系,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了解逻辑知识;;;;;;学习逻辑规律;;1.同一律

(1)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必然与其自身保持同一;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变换。

同一律的公式:A是A。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2)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谬误

①偷换概念

我们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就叫偷换概念。例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解析:“安”在问句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怎么”,二是表示“在哪里”。庄子和惠子一开始是围绕“人能不能以及怎么能知道鱼快乐”的话题进行的。但到最后,庄子突然偷换概念,把“安”用于表示“在哪里”,并以“知之濠上”作结,违反了同一律。;②偷换论题

所谓偷换论题,就是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从而逃避质疑???攻击。例如:

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解析:前面的论题是“方法”,后面换成了“兴趣”;偷换论题,违背了同一律,自然逻辑错误。;③歪曲观点

把对方的观点A歪曲成观点B,然后攻击观点B。这类谬误有一种形象的称号叫作“稻草人”,其论证的过程就好像制造出一个稻草人,然后再把这个稻草人击倒。例如:

“不敢想象爱因斯坦等先贤没有批判性思维。”

“爱因斯坦何止有批判性思维?他还有创新性思维、科学思维、逻辑思维、数学思维……为什么仅仅拿批判性思维说事?”;解析:质疑者一上来就问:“爱因斯坦何止有批判性思维?”似乎对方的意思是“爱因斯坦只有批判性思维”,但说话人的意思分明是“爱因斯坦有批判性思维”。“S有P”一点儿不排斥S还可以有M、N、Q等等。质疑者列出的种种思维根本不能构成对这一判断的反驳;如果把原意歪曲成爱因斯坦只有批判性思维,情况就不一样了,随后列出的每一种思维都构成了“有力反驳”。这显然违背了同一律。;2.矛盾律

(1)内容和要求

矛盾律,也叫不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对立的判断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矛盾律的公式:A而且非A。公式中的“A”表示任一命题,“非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对立关系的命题。“A而且非A”是说:A和非A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亦即其中必有一个命题是假的。

矛盾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无矛盾性,即首尾一贯性。矛盾律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或对立的判断不能都肯定,必须否定其中一个。否则,会犯自相矛盾或不当预设的错误。;(2)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谬误

①两可(也可称之为“自相矛盾”),即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对立的判断不能同时肯定,必有一假,否则就犯了“两可”或“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

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解析:“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被保留下来意味着拿破仑死于童年。而真实情况是拿破仑于1821年5月5日(52岁)病逝于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又何来“小时候的头骨”?“拿破仑死于童年”和“拿破仑死于成年之后”这两个互相对立的判断不能同真,耍戏法的违反了矛盾律。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拿破仑死于52岁说明这“不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而耍戏法的说“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这又成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其中必有一假,同样违反了矛盾律。无论按哪一种理解,都犯了“两可”或“自相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