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当代中国网络公益的发展与规范研究
?
?
当代中国网络公益的发展与规范研究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逐步渗透于民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这其中网络公益在我国悄然兴起,并同时催生着公益慈善领域新的尝试和突破,包括以博客、微博、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工具、购物网站、视频网站、网络论坛、社交游戏等大量社会化媒体越发成为公益组织推广慈善项目以及民众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平台。作为一种新媒体催生下的新兴公益形式,互联网正在成为承载社会公益的新舞台,其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跨地域性以及凝聚个体力量的天然优势而逐步创建了一个低门槛、透明化、方便快捷且高效互动的网络公益平台。网络公益赋予了社会公益以新的内涵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变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基于互联网无限的开放性和高度的自由性,网络空间有可能比现实世界更容易引发风险和问题。近几年网络募捐日渐兴起,各式各样的求助帖、微博劝募、网络义卖等活动受到了社会极大的关注,但也引发极大争议,诸多的“诈捐门”“骗捐门”“假慈善”等事件不断地拷问着网络公益的规范发展以及公信力问题。当前网络公益正面临着合法身份、外部监管、内在规范、专业运作以及技术提升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难题也预示着法制化轨道下网络公益治理与现实引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网络公益发展与社会公益变革
与传统公益慈善方式相比,网络公益的传播性、交互性、便捷性、经济性和规模性都呈现出明显优势。电子化网络开放空间不仅能提供多样化的公益传播媒介,进而有助于打破慈善机构、公益组织和民众个体之间的界限,而且自主性的选择参与、较低的公益成本、优质的信息服务以及简易高效的操作流程,能够极大地提高公益参与的积极性、公益活动的透明度以及公益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流动。当前网络公益已经发展成为公益慈善行业非常重要的载体和平台,网络公益或许正在引领社会公益新的时尚潮流,它颠覆了传统的公益慈善思维模式,并悄然推动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变革与转型。
(一)网络公益加快了公益事业的多元化创新步伐
相对于我国传统单一动员式的公益慈善模式,网络公益的出现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表现为公益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公益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公益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公益传播形式的自由性以及公益传播受众的选择性。从事公益活动不再专属于正规专业的慈善机构和公益组织,而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单独或合作来发布信息、募款捐款、组织活动等,从而实现了公益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同时互联网还为这些公益传播主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如微博、博客、新闻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视频网站、购物网站、网络社区论坛、即时通信工具等,其中每种媒介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庞大,并能发挥出强大的公益传播效应。在传播的内容方面,由于公益信息的制作能够按照不同需求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技术而变得更加灵活,并凭借网络传输和储存的无限性保证了公益传播内容的丰富性[1](P9)。这种丰富性也同样依赖于网络公益传播形式的自由性,网络公益传播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益宣传和信息发布,而是可以进行公益事件的讨论、公益话题的辩论、公益状况的统计调研、公益信息的相互传递、公益项目的实时追踪等等。除此之外,网络公益传播已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介的即时定量传播,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受众类型、群体范围、合理时机等来强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而言之,网络公益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扩大了公益慈善的影响力,创新了公益慈善的方式,改善了民众公益慈善的行为,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网络公益改善了公益领域的行业结构和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益慈善资源的募集模式虽然经历了“去政治化”的意识形态褪色,民间社会的公益组织和慈善事业发展也有所起色,但受制于政治化动员的深厚传统以及宏观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国家主导下的公益慈善资源供给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政府民政部门、工青妇准政府组织以及各级慈善总会仍然构成我国公益慈善救助的主体框架。这种背景下公益慈善动员由于伴有官方痕迹和权力色彩而无法契合民众自由而纯粹的公益精神,其道德感召力和社会公信力都受到影响。政府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过多包办不仅极易因监督不力而产生徇私舞弊、违规操作等情况,而且更会导致民间公益慈善援助体系功能的弱化。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力量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福利诉求和公益慈善追求,这迫切需要社会自发性力量的强大与崛起。而网络公益自产生以来大多是自下而上由民间推动的,其开放的平台、便捷的技术和新颖的形式不仅催生了大量虚拟化的网络公益组织或群体,而且还激发了越来越多现实的民间慈善机构、公益组织和个人通过互联网来发起公益慈善活动,并发挥出极大的社会动员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