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关于学习策略内隐性质的初探
?
?
?
?
?
??
?
?
?
芮子艺邱甜甜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
摘要:目前对于学习策略,一直将其看作是外显的元认知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了策略能在无意识的条件下使用。在国内,有学者以“奇偶检查策略”为研究对象证明了内隐学习策略的存在及其的自动性特征。国内外对学习策略是否具有的研究都较少。本文先介绍学习策略的定义、策略无意识性研究与内隐性质的判定,再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奇偶检查策略”的研究和其内隐性质的判定做讨论,并在文末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文章可为国内学习策略的内隐性质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内隐学习学习策略奇偶检查策略奇偶效应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内隐知识等概念慢慢的进入到大众的视野。1967年Reber使用“人工语法”材料证明了内隐学习的无意识性。Reber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近些年来,人们研究了问题解决、认知技能迁移、社会认知和运动技能中的内隐学习。虽然这些颁域中的内隐学习研究已经提供了内隐学习的颇多例证,但是也应该看到:如果内隐学习的研究仅仅局限在这些领域,则是远远不足以显示内隐学习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的(郭秀艳,2003)。
传统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对认知过程的有意识调控。然而有关策略的研究逐渐暴露出,策略似乎也包含了不能被报告的无意识成分。以往的内隐学习的实验研究结果已经告诉我们抽象规则、技能等复杂知识存在无意识学习。而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其本身就是一种规则、方法和技能的知识。那么我们通常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否同样具有内隐性质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
目前对学习策略的界定,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但主要是以下几种:(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r,1988);(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ney,1978);(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从以上几种观点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具有有意识的一面,也有无意识的一面;因此学习策略不仅具有外显的性质同时具有内隐的性质。国内学者刘电芝(1997)对以上观点加以综合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方法、程序、步骤。这种观点因为既阐明了学习策略可操作的外显特征,又揭示了其作为思维过程的内隐属性。具有内隐、外显双重属性的学习策略在外显方面的实验研究颇为丰富,而关于内隐方面的实验研究还不多。
2.策略无意识性研究与内隐性质的判定
元认知理论的创始者Flavell(1979)与Brown(1986)就曾提出,策略选择或许是由无意识的、自动化的、非理性的过程所主导,而非像通常认为的那样由清晰的、有意识的、理性的元认知知识所控制。又从内隐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策略具有内隐这一属性,而内隐具有无意识这一属性。Duffy则直接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众多的实证研究也揭示出,策略运用存在无意识的方面。Sigler(2000)的实验通过提供给儿童“a+b-b”形式的简算数学问题,结果发现有90%的儿童在能够报告出简算策略之前就已使用了这一策略(两数抵消),这表明策略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是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的。
内隐学习实验假定被试是在无心、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获得学习材料或刺激环境所隐含的复杂知识。因此,内隐学习的判定要满足两个条件:获得学习效果、对所学东西无意识。所以内隐学习的实验设计相应地包括三个典型部分:(1)在无意学习条件下接触受规则知识控制的刺激环境;(2)通过相同或不同任务,运用直接测验(如再认、产生)或间接测验(如序列学习的SRT任务)测量所获得[来自www.lw5u.CoM]内隐知识的程度;(3)测量内隐学习的意识性。而学习策略是否具有内隐性质需要靠上诉设计进行判断。
3.奇偶检查策略
本文将“奇偶检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来研究其内隐性质。“奇偶检查策略”最早由国外学者在研究人们在判断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正确与否的任务中使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俄亥俄州立大学的Krueger和Hallford(1984;1986)验证加法之和和乘法之积验证的实验研究中,实验数据表明,实验中的被试能立即拒绝不符合奇偶效应的算式之和/积。人们都能够特别容易使用奇偶规则验证总和/乘积。以往研究将这种策略称为“奇偶检查策略”。Lemaire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