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教案及反思.pdfVIP

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教案及反思.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教案及反思--第1页

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教案及反思

有幸参加了市第二次主题式研训活动,执教了同课异构、大班

数学活动分灯笼(9的分成)。曾经做过一个数学课题,感受到情境

和操作之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

了完整情境的创设和幼儿操作在前、老师引领在后策略的使用。

几年以前,我曾经在嘉兴倾听过南师大张俊教授关于幼儿园数

学的报告,对于张教授“数概念的获得是反复操作,由形象到概念

的过程”的观点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他的举例,小班孩子习得数概

念,如“3”的数量,是从3个苹果,3个杯子,3个梨,3朵

花……诸多实物的观察和摆弄中感知和提炼出3的实际含义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听取了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报

告,在说到数学时,张主任联系自己的儿子及其同学,说“数学规

律是学生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悟出来的是方法,教出来

的是机械的,可能同样的解题方法,这题会做、换一题就不会。

我们常常说幼小衔接,要做到幼小衔接,那么也需了解小学里

在做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对于相当长

时间内每天读背“10以内加减法”题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

想,我们幼儿园是不是需要去做小学里都在重复的事情?幼儿园数学

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我想,幼儿园数学应该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反复操作、积

累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幼儿园不应该更多关注孩子是否

学会、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应该关注孩子学得是否快乐、是否

喜欢、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本次教学活动“分灯笼”我创设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情境,由世

博会外国友人买中国特色的东西——大红灯笼和平湖的西瓜灯引入,

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教案及反思--第1页

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教案及反思--第2页

呈现灯笼店的难题——来不及包装;随后孩子们在包装中操作、在操

作中发现问题并探索;最后,孩子们获得劳动的报酬——9元提货券,

并到提货券买灯笼。

围绕这个情境,我重点安排了四个环节来学习9的分成,其中

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和一个引领环节。我从一种分成方法入手,用包

装灯笼的情境将红灯笼和西瓜灯与9的分成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操

作中自然地把9个灯笼分成了两份。而包装袋上的记录,那么能帮

助孩子理清思路、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无形中将9的分成式给了

孩子。随后,在交流包装结果的过程中,引出问题:9的分成到底

有几种?于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让孩子撒灯笼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

次操作后,通过交流让孩子在表达自己操作结果的过程中,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孩子一起发现9有8个分成式的知识点,还用

给数字排队的方法引导孩子感知分合结果的有序性。最后一个环节

既是操作也是回归生活的运用,让孩子们用9元提货券到灯笼店买

两个价格合起来是9的灯笼。如果说前面的两次操作关注了“分”

的话,那么最后的游戏“买灯笼”那么关注了“合”。

在熟悉班级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我估计的出入较

大,因为,我是在建构式背景下设计的教学方案,而当湖中心幼儿

园的教学是在建构式课程根底上,结合省编老教材,对数学内容进

行了替换、补充和重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级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微调,没有进行很大的变动。

一是想坚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一下,寻找一些有共鸣的同行、

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来碰撞和提升。但是,在与几位嘉兴市名师

和学科带头人的观点碰撞中、在观摩了前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

之后,我觉得理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6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