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四川新型城镇化与绿色文化产业发展
?
??
?
?
?
?
?
?
?
???
?
?
?
?
?
我国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中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1]等问题日渐突出。各级政府与学术界逐渐意识到促进高效、环保的绿色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还能扩大地区及全球影响力。目前四川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首位[2],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从“省域”这一中观层面,研究绿色文化产业与推进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问题。
一绿色友好:新型城镇化需要发展绿色文化产业
(一)绿色文化产业的特点
绿色文化产业除了文化产业的共性之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生态性”和“科技性”。
作为“无烟产业”,绿色文化产业天然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点。绿色文化产业中既有直接与生态有关的内容,如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就有“公园管理、游览景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园和海洋馆、水族馆管理服务、野生植物保护、植物园管理服务”等景区游览服务,亦有其他类型的不进行直接物质制造的娱乐休闲服务,充分体现了绿色文化产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性。
从绿色文化产业的内涵来看,文化产品满足了人们超越一般物质生活需求之上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基于创新的思维与有效的技术实现对文化资源禀赋的开发和利用[3],进一步凝练与发展为文化产业。独特的文化内涵赋予绿色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产业产品的不同形态,绿色文化产品的科技性、虚拟性,决定了它与其他产业产品在效用上的差别——绿色文化产业的产品则更多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在精神上提供消费。
(二)绿色文化产业培育与新型城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新型的城镇化道路”,同时也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城镇化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4],优化绿色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以科学技术为支持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1.以园区集聚为单元的绿色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国内外多个产业园区的出现和成功发展对当地的城镇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产业园”不仅是该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地理空间上的积聚”,更是“集政策、企业、创新、孵化、投资管理、后勤服务和产权交易等系列功能为一体”[5]的文化产业聚合平台。近年来,为了大力发挥产业集群这一产业高级形态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6]四川省已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3个”[7]。从绿色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必须充分考虑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依托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建立的绿色文化产业带为推进产业集聚的有效尝试,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链形成、发展、优化的重要方式和载体[8]。目前,“四川已建立一核四带的区域空间布局和‘5+2’产业格局”[9]。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布市场各个角落。它们之中,有多种“文化中介公司、文化发展中心、文化工作室等经营性机构”[10],这也是四川绿色文化市场的重要力量。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一核”成都市为例,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市的加快建设,成都市文化产业取得了稳步发展,201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4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相比2011年提升0.4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8%,较2011年提升0.6个百分点。
2.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绿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绿色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互动融合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绿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重视高新科学技术的运用与研发,将绿色文化产业科技化是非常有效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以科技创新的文化产业为依托,让区域城镇得到长足发展,在经济收益与区域影响力上双获丰收。
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提升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11]运用数字通讯、网络媒介等诸多新兴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形成“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移动电视、手机报刊等新兴文化产业”[11];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文化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企业产品的差异化战略的实现,有利于促进生产的管理方式的改善”[12]。
二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中的绿色文化产业
(一)四川绿色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国家竞争力提升模型,他认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以及政府”等多要素[13](见图1)。其中,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是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因公临时出国(境)工作跨越式发展探索.docx
- 初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探索.docx
-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研究.docx
- 优良甘薯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docx
-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解析.docx
- BIM技术在市政隧道工程中的应用聂沂.docx
- 全程护理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分析.docx
- 二十世纪英汉翻译在中国的发展.docx
- 汇编1139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68期-抓基层党建工作总结、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汇编(3篇)112.doc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最近下载
- 露天非煤矿山施工方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13G322-1-钢筋混凝土过梁 - 烧结普通砖、蕉压灰砂翩。蒸压粉煤灰砖砌体.pdf
- 危大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安全管理措施.doc VIP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学设计(修订版).doc
- 废水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A(附答案).docx VIP
- GB-55015 空气源热泵技术解读-2024制冷展.pdf
- 2025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VIP
- 基于PLC的教室照明自控系统设计.doc
- GB50175-2014 露天煤矿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