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pdfVIP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期:期望,预料。

【试题】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

态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李清照:

【参考答案】

1.遗憾,惋惜;赞扬,肯定

2.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

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

东山再起。(意近即可)(2分)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

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鉴赏】

题乌江亭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

定的。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

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

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

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

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

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

之之罪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

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

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

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

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

“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

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

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

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

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

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

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

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

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

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

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

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

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

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

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

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

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

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

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

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

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

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

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乌江

1126年,女真贵族侵略者长驱南下,北宋都城汴京陷

落,中原大好河山沦入敌手。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

(今河南商丘)即帝位后,不仅不思抵抗,反倒仓皇逃

命、忍辱偷安。面对着祖国破碎的山河,满含着家仇国

恨,诗人痛心疾首,吟出了这悲愤慷慨之歌。

李清照的词以白描见长,但在诗中却颇喜欢用事。她

一向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才情过人。这给她的创作带来

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她在诗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2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