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演练(二)(原卷版).docxVIP

高考真题演练(二)(原卷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44页

试卷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44页

高考真题演练(二)

一、单选题

1.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发明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窑内焖烧

发生不完全燃烧

B

陶瓷

黏土高温烧结

形成新的化学键

C

造纸

草木灰水浸泡树皮

促进纤维素溶解

D

火药

硫黄、硝石和木炭混合,点燃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2.家务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A.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具有较强氧化性

B.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乙醇受热易挥发

C.用柠檬酸去除水垢:柠檬酸酸性强于碳酸

D.用碱液清洗厨房油污:油脂可碱性水解

3.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溶液

B

测定溶液中

用溶液滴定

C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

加入金属,过滤

D

测定溶液的

使用试纸

A.A B.B C.C D.D

4.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

B.亚铜氨溶液除去合成氨原料气中的:

C.用电子云轮廓图示意键的形成:

D.制备芳纶纤维凯芙拉:

5.鹰爪甲素(如图)可从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鹰爪根中分离得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5个手性碳 B.在条件下干燥样品

C.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中不可能含有苯环 D.红外光谱中出现了以上的吸收峰

6.如下图所示的自催化反应,Y作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Y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不溶于水

C.Z中碳原子均采用杂化 D.随增大,该反应速率不断增大

7.过量与以下的溶液反应,下列总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产生淡黄色沉淀

B

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C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D

(含酚酞)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A.A B.B C.C D.D

8.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的价电子数相等,Z的价电子所在能层有16个轨道,4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酸性:

C.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D.氧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的

9.环六糊精(D-吡喃葡萄糖缩合物)具有空腔结构,腔内极性较小,腔外极性较大,可包合某些分子形成超分子。图1、图2和图3分别表示环六糊精结构、超分子示意图及相关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六糊精属于寡糖

B.非极性分子均可被环六糊精包合形成超分子

C.图2中甲氧基暴露在反应环境中

D.可用萃取法分离环六糊精和氯代苯甲醚

10.“绿色零碳”氢能前景广阔。为解决传统电解水制“绿氢”阳极电势高、反应速率缓慢的问题,科技工作者设计耦合高效制的方法,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机理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电量下理论产量是传统电解水的1.5倍

B.阴极反应:

C.电解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b极方向移动

D.阳极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K12资料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