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新统编教材版必修上册6.2 插秧歌.pptx

高一语文新统编教材版必修上册6.2 插秧歌.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插秧歌;1.了解诚斋体

2.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3.感受蕴含于诗歌中的劳动之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们怀抱着对荷塘之上美景的憧憬,从童真走来。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杨万里描绘的另一幅生活图景,一起来学习《插秧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首联:

种田的农夫把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秧苗。

颔联:

斗笠是头盔,蓑衣是盔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还是从头上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颈联:

喊他把早饭吃了好好歇一会儿,(那农夫)只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

尾联:

秧苗根部还不牢固,栽种还没有完成,(你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小鸭小鹅,(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围绕“插秧”,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赏析颈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任务一: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②环境描写。“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极为恶劣。虽然带着斗笠,穿着蓑衣,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

③语言描写。“秧根未牢莳未匝”借农夫之口展现了农事的繁??。“照管鹅儿与雏鸭”,送饭人也被安排上保护秧苗的任务,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映现在读者眼前。;任务二: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分析农夫这一人物形象。;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

《插秧歌》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描摹细致,细节生动,描绘出了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

B.“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

文档评论(0)

高中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高中一线教学,可提供高中各个学科的授课资料,高考复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