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DB64/TXXXX—2022
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深液流无土栽培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深液流无土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配置及消毒、栽培技术、采收、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深液流无土栽培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133-2012马铃薯种薯
DB64/T493-2007马铃薯脱毒种薯(苗)质量检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雾培法栽培技术
将植物悬于固定的栽培箱体内,以喷雾方式对植株根系提供水、矿物及微量元素,促进植株生长的无土栽培技术。
3.2深、液、流栽培技术
将植株根系悬于栽培槽中,部分根系直接浸泡在营养液中,吸收水分、矿物及微量元素的无土栽培技术。
3.3营养液
根据植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按照一定数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方法,把植株生育所需的各种元素化合物溶解于水中配制成的溶液。
3.4工作营养液
无土栽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营养溶液。
3.5一个剂量
根据营养液池容积大小所规定的容积配制的营养液为一个剂量。
3.6电导率(EC)
2
DB64/TXXXX—2022
单位距离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单位:毫西门子/厘米(mS/cm)或微西门子/厘米(μS/cm)。
4设施设备配置及消毒
4.1设施要求
设施温棚适宜生产原原种。采用日光温室生产时,保温、通风、降温、隔离等主要设施完好,光、热、水、气等环境因子易控制,应达到作物生育需求。
4.2设备配置
设备主要由植株固定装置和营养液定时喷雾控制装置组成。主要包括:栽培箱、箱体支架、栽培板、隔断板、喷雾装置、盛液槽、上水和回水管道、营养液池、喷雾泵、杀菌器、电磁阀、分离器、微电脑控制器等设备。
4.3种苗质量
选用符合GB18133-2012,DB64/T493-2007规定的脱毒种苗。
4.4系统消毒
生产系统为无土、无菌生产环境,生产设施在运行前须严格消毒。
4.4.1生产环境消毒
a)温室地面:0.1%高锰酸钾或0.4%甲醛溶液喷洒裸露地面。
b)温室墙面:多菌灵500倍液喷施所有内墙墙面。
c)温室空间:百菌清烟剂或高锰酸钾20g+甲醛80ml产生的烟雾剂熏蒸空间。
4.4.2设施消毒
a)栽培板、栽培箱及黑膜反光膜:0.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刷洗。
b)营养池:0.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刷洗。新建营养池注水后pH值11,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2d~3d,排水后重复2~3次,清洗过程中用0.05%稀磷酸溶液浸泡营养液池,营养池注水后pH值6.5~7.5,再消毒。
c)上水、回水及供液系统:用水循环泵将0.01%高锰酸钾溶液在系统中循环消毒30min,排除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酸碱水消毒。酸碱水用电功能水发生器制备,先用碱水灭菌消毒,再用酸水中和,再次用清水循环冲洗系统。
5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床灭菌、基础苗培育、种苗定植、清水喷雾炼苗、低浓度营养液炼苗、正常营养液供给、营养液管理、根系生长管理、环境条件控制、病害防控、种薯收贮等。
5.1种苗选择
移栽种苗宜选用水培脱毒苗。将试管脱毒种苗在水培室培养,苗龄达到20d~25d,最大叶长3.0cm~3.5cm,株高18cm~20cm,茎粗2mm~3mm,适宜移栽定植。
3
DB64/TXXXX—2022
5.2定植密度
植株定植于栽培板上,株距为15cm,行距采用宽窄行定植,1cm宽床面种植6行,宽行距22cm,窄行距15cm,边行距12.5cm,平均行距为16.6cm,定植40株/㎡。
5.3种苗定植
定植前2d采用60%~70%透光率的遮阳网遮阳,营养液池中加入足量清水,喷雾系统准备就绪。a)清洗基质:用清水冲洗掉水培苗基质。
b)蘸根:用生根粉30mg/kg浸泡清洗干净的幼苗根系,持续时间5min。
c)定植:将幼苗定植于栽培孔中,栽培孔较大时,可采用海绵固定,种苗外露5cm左右。箱体内保留13cm~15cm,保持根系顺畅。
d)补水保湿:每架苗床移栽定植满后,喷洒清水顺根,搭好保湿膜,按时开启喷雾装置。
5.4管理技术
5.4.1营养液配置与管理
5.4.1.1营养液配方
营养元素以MS营养液中所含组分为依据,参考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