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十二师范)复习笔记。综合版.pdf

《教育学基础》(十二师范)复习笔记。综合版.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基础》(十二师范)复习笔记。综合版--第1页

《教育学基础》(十二师范)复习笔记。综合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

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实践特性”: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其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2)耦合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

(3)“动力性”:一种“加速”或“促进”的作用;

(4)“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社会性、历史性、文化特征。

2、教育三要素及其联系

(1)教育者: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

活动的人。

(2)学习者:传统上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

一个基本要素。

(3)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与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

料或教科书)的统一。

(4)三者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完整的实践

活动系统。教育是由上述三个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

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教育的形态有哪些

(1)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制度化教育和行制非制度

化教育

(2)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和社会教育

(3)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

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4、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所以的宗教的观点)

《教育学基础》(十二师范)复习笔记。综合版--第1页

《教育学基础》(十二师范)复习笔记。综合版--第2页

(2)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

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

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

起源的)

(3)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

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

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

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4)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

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

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

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5、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

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农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超脱离。

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

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网络、学校与市

场的联系、教学组织形式

文档评论(0)

LLFF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