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5 新高考“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pptx

突破5 新高考“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ppt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命题突破课;“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也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其主要内涵是要求学生能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1)注重史事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人类社会总是按照一定的时序向前发展演变的,特定的史事的发生总有“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历史联系,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史事,而应建立起史事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6题,以不同时期洋务新政与清末新政举措切入,考查两次新政的目的;2022年浙江6月选考第11题,以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注重培养观察和分析的意识。时空观念本身其实讲的也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仅只是知道史事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而是在知道其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情况下,对史事进行观察和分析。也就是说,学生在遇到史事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从哪些方面观察和分析。如2022年湖南高考第6题,题干中出现的“晚清时期”为解答本题的时空限定范围。

(3)注重训练观察和分析的思维方式。关键能力的形成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能有观察和分析的意识自然是好,如何观察和分析却是教师平时教学的重要内容。;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1)建立时空坐标,体会历史演变脉络。

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讲授历史,阐明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件的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揭示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使学生在历史时间的纵向动态系统中认识和了解历史,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的主要方法。

(2)编写大事年表,深化历史因果关联。

某个知识点在一个知识结构中的方位,以及这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需要强调的;对于每一个知识模块,重要的是揭示这个模块的知识结构,将这个模块结构中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示给学生。;(3)巧用地图史料,拓宽历史??维视角。

德国史学界有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历史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年代学,一只是地理学。”时空观念包含时序观念和地理空间观念两个方面。许多涉及历史事件发生的成因、背景问题,历史事件推进过程和生成结果问题,均可以以地理空间为切入口寻找答案,抑或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找到答案,一切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时间内、在一定范围地区地点内进行的。故历史教师应当树立资源意识、巧用地图史料再现空间情境,实现对文字知识的有效补充,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生动的历史体验。;D;D;D;4.(2022·山东济宁高三期末)近代中国对外称词的演变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对外称词的嬗变;——据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860年后中国对外称词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1)变化

①从称词表面变化的角度作答:如由称“番”“夷”等到称“西洋”“泰西”“洋”“外国”等。

②从称词变化反映出的深层次变化的角度作答:如由歧视性、蔑视性称呼转向中性、平等的称呼。

(2)影响

打破闭关自守状态,增进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促进向西方学习发展,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冲击传统“华夷”观念,促进近代外交意识出现。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

文档评论(0)

喜欢写作,课件制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喜欢音乐,喜欢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