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案例解析--人格权编--名誉权和荣誉权.pdfVIP

民法典案例解析--人格权编--名誉权和荣誉权.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法典案例解析--人格权编--名誉权和荣誉权--第1页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条文要义

本条是对名誉权及客体的规定。

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

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权。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对

名誉利益的保有和维护。

名誉是名誉权的客体,本条第2款对名誉概念作了界定。应当区别

的是,名誉分为主观名誉和客观名誉。作为名誉权客体的名誉是客观名

誉,即独立于权利主体之外的“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

等的社会评价”,它既不是权利人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也不是权利人本

身的自我感觉,而是社会对权利人的客观评价。主观名誉也叫名誉感,

是主体对自己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自我评价和感受。名誉权对

主观名誉不予以保护,只保护主体的客观名誉不因受他人的非法行为侵

害而降低。

名誉权的义务主体是权利主体之外的其他任何自然人、法人、非法

人组织,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它所负有的义务是不可侵义务,

即“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的义务主体违

反这一不可侵义务,造成权利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评析

张某诉俞某某网络环境中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案情:张某以“红颜静”为网名、俞某某以“华容道”为网名,在同一

民法典案例解析--人格权编--名誉权和荣誉权--第1页

民法典案例解析--人格权编--名誉权和荣誉权--第2页

网站登记上网。“红颜静”“华容道”在某网站登记的都是真实网友级别。

通过线下聚会,二人相识且互相知道了对方上网使用的网名。俞某某另

有登记网名“大跃进”。后二人在网络上发生纠纷,俞某某以“大跃进”账

号多次对“红颜静”进行侮辱、诽谤,张某便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张

某、俞某某虽然各自以虚拟的网名登录网站并参与网站的活动,但在现

实生活中通过聚会,已经相互认识并且相互知道网名所对应的人,且张

某的“红颜静”网名及真实身份还被其他网友知悉,“红颜静”不再仅仅是

网络上的虚拟身份。俞某某通过某网站的公开讨论版,以“大跃进”的网

名多次使用侮辱性语言贬低“红颜静”的人格,主观上具有对张某的名誉

进行毁损的恶意,客观上实施了侵权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影

响了他人对张某的公正评价,构成侵权。

评析:本案是发生在我国的较为典型的利用互联网侵害名誉权的案

件,裁判时主要适用《民法通则》第101条。互联网非不法之地,应当

受到道德的规范和法律的制约。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利用信息

网络侵害权利人之人身权利的案件不断发生。本案中,俞某某故意通过

互联网论坛发帖的形式多次发布针对张某的具有侮辱性和不实性的言

论,贬损张某的人格。该行为于发布于网络之时就已经公之于众,并被

不特定多数人知悉,造成了对张某的名誉的现实损害,应被认定为侵害

名誉权的行为,俞某某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民法典第1024条的规定

基本延续了《民法通则》第101条的规定,侮辱和诽谤依然是侵害名誉

权的典型形态。基于网络侵权案件的易发性、损害后果扩散快、异地管

辖等特点,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

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实践中裁判此类

案件的重要法律渊源,可与民法典第1024条配合适用。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

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 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