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VIP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目录导入新课01背景介绍02整体感知03课后思考04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PART01

导入新课封建社会,讽谏帝王往往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受宫刑,都是前车之鉴。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以委婉讽谏著称,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则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而被唐太宗视为一面明镜,并以其策治国,成就了著名的“贞观之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理想的效果?读过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或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唐太宗和魏征有趣的故事(一)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官员魏征曾参与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窦建德失败后,魏征来到长安,仕于太子建成,并曾劝说建成除掉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面见秦王,秦王怒目而视,质问道:“你为何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如此发问,都以为他要追究魏征的过失,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魏征却面色平静,不慌不忙地答道:“可惜那时太子没有听我的建议,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唐太宗和魏征有趣的故事秦王听后,赞赏魏征的直言不讳,不怒反笑,说:“往事已矣,不必再提。”

(二)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爱不释手,让它在自己手臂上跳来跳去。玩得正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会提意见,来不及躲避,慌忙将鹞子藏进怀里。魏征早已看穿了他的举动,便故意拖延时间,喋喋不休地禀报公事。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可怜的鹞子被闷死在怀里。

第二部背景介绍PART02

作者介绍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兼史学家,曾任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升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629年),魏徵任秘书监,参与朝政,校订秘府图籍。后一度任侍中,封郑国公。他著有《隋书》序论和《梁书》、《陈书》、《齐书》总论,主编《群书治要》,另有《次礼记》二十卷,被誉为良史。魏徵以敢于直言进谏闻名于世,前后共进谏二百余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他提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史书称他为“诤臣”。魏徵逝世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朕亡一镜矣。”

释题以及背景“疏”是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奏章,即奏折。魏徵在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这篇奏疏,名为“论时政第二疏”,是他在当年三月至七月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的第二封。彼时,经过战后休养生息,经济繁荣,民生富足,加之对外战争连连告捷,边防稳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兴土木,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奏疏中直言不讳,指出了君主的过失。唐太宗读罢奏疏,深感惭愧,遂写下《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表示“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明自己将虚心纳谏,改过自新。弦韦,古代用以警戒之物,唐太宗以之比喻魏徵的谏言,可见其重视程度。

释题以及背景本文以“思”为线索,将论述内容串联成文,文理清晰,结构严谨。运用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说理透彻,语言精炼,音韵和谐,气势雄浑,是一篇优秀的论说文。

第三部分:整体感知PART03

知识梳理①浚(jùn)其泉源 ②无疆(jiānɡ)之休③戒奢(shē)以俭 ④塞(sè)源⑤殷(yīn)忧 ⑥载(zài)舟覆舟⑦懈(xiè)怠 ⑧壅(yōnɡ)蔽⑨黜(chù)恶 ⑩谬(miù)赏重要字音

整体感知1.魏征劝谏唐太宗“十思”的最初出发点是什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古代劝谏帝王,往往是步履维艰,不少忠臣义士因直言进谏而身遭不测。然而,魏征却能直言不讳地劝谏唐太宗,不仅屡获采纳,还深得唐太宗赏识。那么,魏征究竟是如何劝谏唐太宗“积德义”的呢?

自学指导一【研读课文,理清第一段文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高使……稳固疏通、深挖树的根德政与信义明智的人最愚昧无知的人形容词作动词,行节俭掌握帝王的重权在天地间有重大地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希望治理的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变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

文档评论(0)

冰雨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让我们一起遨游在星辰大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