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管理专家共识 .pdf

儿童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管理专家共识 .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管理专家共识

【摘要】瘙痒见于多种疾病,在儿童多由皮肤疾病导致,即皮肤源性瘙痒持续

存在的慢性瘙痒治疗困难,可对患儿的睡眠、情绪、认知、学校表现及社会家庭

功能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临床上迫切

需要对儿童慢性瘙痒进行规范化管理,而目前国内外缺乏独立的儿童慢性瘙痒诊

疗指南或共识该共识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意见,制定了一套针对08岁

儿童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的管理方案,供临床医生参考

【关键词】儿童;慢性瘙痒;管理;共识

瘙痒(itch/pruritus)是一种能激发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觉,根据瘙痒

持续时间,以6周为界将其分为急性瘙痒及慢性瘙痒[1]临床上急性瘙痒易

于控制缓解,而持续性慢性瘙痒抵抗常规治疗,以长期痒觉超敏、痒觉易化、慢

性痒-抓循环及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为特征,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2-5]o2

019年欧洲慢性瘙痒指南将由各种疾病导致的慢性瘙痒定义为一种综合征(以下

称慢性瘙痒)[2],需要综合治疗与管理

由于儿童生理学特点,儿童慢性瘙痒及反复搔抓易导致皮肤损伤和感染,可

对睡眠、情绪、学校表现及社会家庭功能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6-7],甚至造

成神经心理缺陷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总

体生活质量[8-9]o儿童慢性瘙痒患病率尚无数据,但从典型儿童慢性瘙痒性

疾病特应性皮炎10%^20%的患病率[10],不难推出儿童慢性瘙痒属高患病率病

症尽管国际上已发布了多种慢性瘙痒诊疗指南,但对婴幼儿及儿童慢性瘙痒的

诊断与治疗缺乏独立的详细指导共识或指南基于近年慢性瘙痒领域研究进展和

新药应用证据,为了指导和规范08岁儿童慢性瘙痒的治疗与管理,中国妇幼

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儿童皮肤病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在广

泛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本共识,供皮肤科、儿科及全科医生参考其中,推荐强度

分为:强推荐、推荐、建议(推荐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投票意见)

1病因与发病机制

慢性瘙痒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儿童慢性瘙痒的病因分为皮肤

源性瘙痒、系统性瘙痒、神经性瘙痒、精神心理性瘙痒、混合性瘙痒及原因不明

性瘙痒[2,11],涉及从皮肤到脑的组胺依赖瘙痒通路和非组胺依赖瘙痒通路

[4]o相较于成人,儿童皮肤慢性瘙痒主要由皮肤疾病导致,即皮肤源性慢性

瘙痒[6,12]儿童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由遗传性和

(或)获得性皮肤损伤释放众多的致痒原,后者激活皮肤感觉神经上的痒受体,

并通过突触将痒信号传递到投射神经在脊髓中间神经元的调节下,痒信号最终

通过脊髓丘脑束和臂旁核传递到大脑并编码痒觉及相关情绪,诱发搔抓行为[4]

在自稳态长期失调的情况下,众多表皮性致痒原(如蛋白酶、警报素及趋化因子

等)和真皮免疫细胞活化后释放的致痒原[如白介素(ID-4、IL-13及IL-31

等2型细胞因子和组胺等]一方面持续激活皮肤痒觉神经传递瘙痒信号并致使

神经可塑性改变,另一方面通过上调离子通道阈值[如瞬时受体电位(TRP)和

机械敏感压力(Piezo)离子通道],并致使外周和中枢痒觉神经系统敏化并发

生神经可塑性改变,导致持续性瘙痒及恶性痒-抓循环,最终产生以痒觉超敏、

痒觉易化、反复搔抓、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及情绪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瘙痒[3-4,

13]o

2诊断

瘙痒持续时间超过6周定义为慢性瘙痒详尽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

和跨学科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慢性瘙痒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2-3,6,14]o

2.1病史

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家长的全程参与对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至关重要

询问内容需包含[3,6,14]:(1)起病方式:突发性或渐进性;(2)发作过

程:持续性、间歇性、有无昼夜变化;(3)持续时间;(4)严重程度:是否影

响日常学习、生活、情绪及睡眠;(5)发生部位:局限性或泛发性,固定性或

游走性;(6)诱发因素:食物、洗浴、环境、湿度、温度、季节、情绪变化或

运动等;(7)用药史;(8)家庭、幼儿园或学校成员慢性瘙痒情况;(9)既

往史及家族史:关注甲状腺、肝肾、精神性疾病史,特别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史

2.2查体

皮肤科检查需包括皮肤、黏膜及附属器情况,重点识别原发皮损与继发皮损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