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pdfVIP

吉林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古诗文阅读:必修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人工智能程序已经能够自动或者半自动地生成新的类人类文学文本,在写作上具

有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传统的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写作,需要预先设置基本的写作程序,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程序能够生成单一风格的作品。目前的联结主义人工智能,应用了机器学习技术,程序可以在半

监督或者无监督情况下进行学习和生成,人们只需要输入足够多的文本数据,程序就可以自动地生成新的文本,

如微软小冰写诗和IBM写诗程序等。

当前的人工智能,并不具有真正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主体性依赖于一种纯粹的意识结构——意向性。

哲学家塞尔认为,由于机器不是生物体,所以它无法拥有“意向性”。如果没有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

是否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不能成为创作的主体呢?笔者认为,能否赋予人工智能生成文本以文学作品的地位,不

能仅仅看作品的生成主体和接受客体,还要从文本的艺术本质来探讨人工智能文学是否具有可能性。

从语言的功能划分来看,人工智能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本的编码语言和程序语言,是机器

运行的基本程序和指令。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用0、1二元编码来模拟人的神经系统的两种基本阈值。第二层

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自然语言。计算机专家马纳利斯将自然语言处理定义为“研究在人与人交际中以及在人与计

算机交际中的语言问题的一门学科”。自然语言是人们所用的日常交流语言,计算机中的自然语言则是人机交

互的基础,因此也被认为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第三层是人工智能模拟人类的艺术语言等,如人工智能文学

的基础——文学性语言。小冰、九歌等程序生成的诗歌似的语言属于这一层次。

文学和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逻辑。阿多诺认为,艺术有自己的“审美逻辑”,这种逻辑与普通逻辑、

概念的普通外延逻辑无关,也不应理解为因果机械逻辑;相反,它是一种特殊的逻辑。艺术的内在逻辑并非判

断逻辑,而是服从于辩证法的。但是,机器的所有程序建立在二元真值的逻辑基础上,辩证矛盾是不允许存在

的。艾略特认为,诗歌语言具有自己的逻辑——“想象的逻辑”。想象的逻辑不同于“概念的逻辑”,它有赖于

形象和经验,不一定是现实的,而是一种想象的真实。这种逻辑体现在诗人重视意识的边界和诗歌的完整性上,

“诗歌的音乐性不是一行一行的诗句问题,而是整首诗的问题”。尤尔将艾略特的诗歌和计算机诗歌进行比较,

他认为艾略特很多诗词语义虽然模糊,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平行段落”也就是上下文来确定含义,而计算机诗

歌却缺少这种关联,所以,“计算机诗歌并非诗”。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程序,其根本上是一种工具,它无法像艺术一样,让人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真理。虽然

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也能产生显象,但这种显象与外在的事物本身并无关联,它最多只能像文化工业产品那样,

是一种虚假的真实。

康德认为,审美活动最终与生命相关,人们通过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可以“关联于主体的生命感”。艾略

特提出,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诗人、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与观众分享情感,诗人的独特情感如果无法分享,

那就是无用的,天才的诗人能够寻找到新的感受,分享给读者。那么,诗歌是如何传递情感的呢?艾略特认为,

情感和情绪在那种对于所有阶层都具有普遍性的通用语言中比较容易传达,如通过节奏、声音、习语等,传递

的实际上是该语言使用者的人格。

人工智能也正是通过对诗歌形式结构的分析,来实现对情感的计算和模拟的。人工智能专家皮卡德提出“感

情计算”,呼吁应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去分析人类感情的表征,如表情、心跳、皮肤温度以及艺术

作品中的笔触、色彩、构图等形式,然后将形式与感情做关联,就可以模仿出有感情的形式。这也正是目前诗

歌写作程序的通用做法之一,如微软小冰开发者所提出的“采用基于情感计算框架的创造模型”。但是,这种

表面意义上的符合,并不能代表人工智能真的拥有了情感。正如艾略特所说,我们可以被某种外语诗歌的朗诵

表演打动,但是,如果被告知这种朗诵的诗歌是完全无意义的,我们只会觉得受到了欺骗,“这并不是诗,只

是一种器乐的模仿”。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不仅仅可以复制艺术图像、影像,还能够模拟人类艺术行为本身,艺术进

一步被祛魅,我们也可以将其作品称作“人工智能模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