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内科病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中西医结合诊疗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医学诊断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应用模式。西医强调利用先进的理论、医疗设备和可重复性的试验研究来实施药物研究和疾病诊断。与中医相比,西医更注重加工“制剂”,所以西医的治疗效果更快更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西医的诊疗存在一些弊端,如副作用、耐药性、过度依赖设备等。虽然中医和西医在疗效上有明显差异,但中医在治疗过程中更强调病人,更注重对病人身体的护理。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诊断;内科;
内科病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体系已初具规模,大量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相对局限,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依据。今后应重视理论体系研究,注重构建疗效统一的临床诊治规范,注重开发中西医共用无差别的技术成果。
一、内科常见病
目前,绝大多数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都可采用中医学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内服、针灸、推拿、药物外敷、熏蒸等。中药传统经方汤剂、丸剂、中药注射液、颗粒剂等产品不断涌现。目前,《中国药典》已录入中药或中成药400余种。大量循证研究表明,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在提高治愈率与控制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小儿腹泻、动脉硬化、冠心病、偏头痛、风湿骨病,可保守治疗创伤疾病、妇科炎症、不孕症等。一项基于14篇文献的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0R=4.24,95%CI(2.94,6.11)]和HP根除率[OR=2.60,95%CI
(1.93,3.49)]均优于对照组;一项基于7篇文献的meta分析显示,OR合并
=3.87,OR合并95%CI=2.75~5.43,合并效应的检验Z=7.79(P0.0001)。另
一项Meta分析显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利巴韦林的疗效[7]。基于17篇文献1569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RCT的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OR=4.29,95%CI(3.32,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研究显示中西结合在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有明显比较优势[WDM=3.90,
95%CI(3.21,4.58)。在中国知网上,搜索2010—2015年的中西医、Meta分析文献近百篇,其中涉及的疾病主要包括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乳腺炎、不孕症、急性胰腺炎、巨细胞病毒肝炎、中毒、消化道溃疡、卒中后抑郁、小儿轮状病毒
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重症肌无力、下肢深静脉血栓、视网膜静脉阻塞、癌痛、小儿变异性咳嗽、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亢、干眼症、慢性胆囊炎、慢性心力衰竭、乙肝肝硬化、高血压、慢性萎缩性胃炎、丹毒、放射性肺炎、小儿肺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血小板减少、阴道炎、功血、失眠等,几乎涉及各个系统、急性和慢性、感染和肺感染疾病。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病的研究现状
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成果丰硕,中药药物活性成分药理学研究、针灸机制等疗法机制研究都有了初步进展。以针灸为例,临床认为针灸具有改善近远端、全身以及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递质分泌代谢、减轻与抑制神经元凋亡、神经元再塑、调节神经肌电、兴奋刺激周围神经功能等作用,可调节内分泌、代谢、
炎症因子等,达到治疗内科疾病的目的。如有学者证实,巨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降低疼痛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神经肽γ,提示巨刺法具有抗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动物实验也证实,针灸可影响针刺部位的细胞通路、细胞生活活动,如针刺椎间盘突出大鼠模型,
实验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Wnt-β-catnin信号通路相关信号表达下降[9]。一项基于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电针手三阴经穴,可改善心功能,影响电生理信号,影响心率,针灸腧穴可通过影响心血管系统,调节血流动力学。此外,另一项大鼠的动物实验显示,针刺手三阴经原穴,不同穴位大鼠的血压水
平存在显著差异,降压、升压效果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针
灸可影响血压水平。然而,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①研究主要集中在疗效上,包括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