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包括中医辨证用药与西药相结合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中药研究成果相结合降低血压改善症状与预防并发症相结合中医处方用药时,需尽可能使用有降压作用的中药,避免或少用无降压作用的中药,避免用升压作用的中药同时,应结合选择适合高血压病不同病理环节的中药,实现药物的一药多效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需根据病情情况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遵循科学合理的用药原则,以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首席医学网2006年01月16日22:41:08Monday

作者:陈其剑

【关键词】高血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高危人群逐年增加。因此,有效地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在运用中医防治高血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必须掌握如下原则:中医辨证用药与西药相结合;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中药研究成果相结合;降低血压、改善症状与预防并发症相结合。即临床处方用药时尽量使用有降压作用的中药,不用或少用无降压作用的中药,杜绝用升压作用的中药;应尽量选择针对高血压病不同病理环节的中药,使其发挥协同作用,既能很好改善症状,又能预防并发症,充分发挥中药一药多效、一举多得的作用。在此原则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如下处方用药技巧。

1根据西医临床分期处方用药

现代医学将高血压病分为三期,临床上有比较严格的分期标准。在治疗本病时,首先要了解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期,在弄清楚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以及高血压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合理、准确地选择应用中医治疗。如高血压病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可有头痛、头晕、头胀、颈部板着感、眼花、耳鸣、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是由高血压病直接引起的,有的只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并无临床特异性。对于这类患者,若血压较长时间处于临界状态而未发展,可先不考虑降压,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根据临床表现,酌情选用养血安神药、平肝潜阳药、疏肝解郁药、理气活血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不通过降压而使血压正常。若当用药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血压不降而反升,或处于高血压病一期、二期时,才考虑按高血压病进行辨证论治。若高血压病处于二期或三期,在使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配合使用西药降压。有血脂、尿酸偏高、水盐代谢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可相应加入降血脂药、降尿酸药、利尿药等,也可选择一些虽无降压作用,但能很好改善症状的中药。此时,应该避免使用升高血压的中药,如陈皮、青皮、枳壳、枳实、款冬花、细辛、秦皮、蟾酥、巴豆、麻黄等及升高血糖的中药,如天花粉、党参、麦冬、川贝、陈皮、秦皮等。

2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处方用药

当患者血压较高,或高血压病处于一期、二期时,可辨证分型论治。

2.1气郁血逆型,宜疏肝调血《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肝病头目眩胁支满。”肝为厥阴风木之脏,职司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气机郁阻,久则气郁血逆,而致血脉失调,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胸胁闷胀,情绪低落,纳食减少,甚则两胁窜痛,舌淡红或偏红,脉弦或沉弦。因此自拟验方“疏肝调血汤”(柴胡、香附、郁金、苏梗、

川芎、当归、白芍各10g,薄荷6g)。观古人平肝之法,中以柴胡、香附、郁金、苏梗、薄荷芳香鼓舞,疏肝解郁,当归、川芎、白芍调和血脉,全方共奏疏肝调血之功。

例1,患者,男,48岁。2004年4月12日初诊。患高血压病2年余,平时血压波动于165~150/95mmHg。刻诊:血压160/98mmHg,头痛,以巅顶为重,胸闷心烦,恶心纳减,两胁窜痛,尿黄便调,舌偏红苔薄,脉弦。辨证为气郁血逆。投以“疏肝调血汤”加炒山栀、姜竹茹、桃仁、红花各10g。服药5剂后,血压降为150/95mmHg,诸症明显改善。守方续服10余剂,血压稳定于140/90mmHg,诸症释然。后改服逍遥丸巩固善后。

2.2阴虚火旺型,宜滋肾凉肝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焉。肝藏血,肾主精,平时肝肾相济,精血互生,是以前贤有“乙癸同源”之说,若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灼伤肝阴,或恣情淫欲,耗竭肾水,以致肝肾阴亏,相火用事,鼓动血脉,煎熬血液,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面部潮热,口苦咽干,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尿黄便结,舌红苔薄或黄,脉弦细数。有人曾说过:“此乃水亏于下,火僭于上,宜甘凉益肝肾之阴,俟水火既济,血脉宁静,则笆者自伏。若误投苦寒直折之品,徒伤脾阳,未有不债事者。”笔者临证治之概从滋肾凉肝立法,每用自拟验方“滋肾凉肝汤”(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各15g,玄参、桑叶、菊花、泽泻各10g,石决明30g)方中生地、玄参、二至丸、枸杞子、泽泻滋肾泻浊,桑叶、菊花、石决明凉肝潜阳,共建滋肾凉肝之功。

例2,患者,男,52岁。2004年10月5日初诊。素嗜烟酒,发现高血压病5年余,平时血压波动于180~150/100~95mmHg曾服西药降压,但疗效不显,故求治于中医。刻诊:血压175/100mmHg,头痛头晕,耳如蝉鸣,间有面部潮热,失眠

文档评论(0)

小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