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07.080CCSB65
团体
GXAS
标准
T/GXAS701—2024
人工繁育鳄蜥放归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releaseofartificialbreedingShinisauruscrocodilurus
2024-04-11发布2024-04-17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发布
T/GXAS701—2024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放归流程 1
5鳄蜥选择和识别 1
6放归地选择 2
7放归时间选择 2
8运输 2
9放归操作 2
10放归后观察监测 2
11档案管理 2
参考文献 3
T/GXAS701—2024
II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师范大学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渌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云林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广西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正军、何南、王振兴、梁永延、秦旭东、陈泽柠、阳春生、韦志成、李震、罗树毅、王波、陈敏灵、农丽薇、汤欣、吴林芳、谢立兴、刘海洋、韦晓、黄恒连、李钰艳、丁冬静、韦绍干、韦碧泉、李福文、张蒙。
T/GXAS701—2024
1
人工繁育鳄蜥放归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人工繁育鳄蜥放归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放归流程,规定了鳄蜥选择和识别、放归地选择、放归时间选择、运输、放归操作、放归后观察监测的操作指示,描述了放归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人工繁育鳄蜥的放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GXAS702鳄蜥个体识别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放归release
将人工繁育的鳄蜥个体人为放回到其栖息地或原来的栖息地以复壮野生种群或重新建立野生种群的行动。
4放归流程
放归时间选择放归地选择运输放归操作放归后观察监测见图1。
放归时间选择
放归地选择
运输
放归操作
放归后观察监测
鳄蜥选择和识别
图1鳄蜥放归流程
5鳄蜥选择和识别
5.1种源选择
宜选择来源于放归地种源的人工饲养种群。
5.2个体选择
5.2.1宜从数量≥100只,种群成年个体≥50%,雌雄性比1:1~1:1.5的人工饲养鳄蜥种群中筛选出拟用于放归的个体。
5.2.2优先选择成体与亚成体鳄蜥,雌雄性比1:1~1:1.5。
5.2.3根据人工饲养繁殖的交配记录,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鳄蜥。
5.2.4应选择身体健康,无疾病,无损伤的个体。
5.2.5成体与亚成体在250cm×20cm×25cm的木质板跑道上测定运动能力,以平均跑速与最大运动距离作为运动能力指标,优先选择排名靠前的个体。
T/GXAS701—2024
2
5.3识别
鳄蜥个体识别按T/GXAS702的要求执行。
6放归地选择
6.1放归鳄蜥种源非来源于放归地时,放归地应与现存鳄蜥栖息地形成地理距离。
6.2宜选择海拔200m~800m,环境温度在23℃~29℃区间内,年平均气温18℃~20℃,平均湿度80%,年降水量1500mm~1800mm的区域作为放归地。
6.3宜选择常绿阔叶林型放归地,植被盖度>65%。
6.4放归地溪沟水流流速宜在0.068m/s~0.449m/s,水质pH值接近中性,溪沟宽0.5m~3.0m,溪沟深0.2m~1.3m。
6.5放归地溪沟与野生鳄蜥溪沟以下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_GXAS 704-2024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规程.docx
- T_GXAS 611-2023 铝冶炼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docx
- T_GXAS 349-2022 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衰变池设计技术规范.docx
- T_GIES 022-2024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docx
- T_GXAS 579-2023 第三方环保管家服务规范.docx
- T_GXAS 688-2023 视疲劳刮痧诊疗规范.docx
- T_GXAS 401-2022 医疗机构废塑料输液瓶(袋)和废玻璃输液瓶回收技术规程 (含修改单).docx
- T_GXAS 729-2024 胃脘痛脐灸技术操作规范.docx
- T_GXAS 581-2023 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及信息化管理规范.docx
- T_GXAS 436-2023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导则.docx
- T_GXAS 398-2022 肩周炎(旁巴尹)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docx
- T_GXAS 728-2024 职业健康监测 血清中铟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ocx
- T_GXAS 692-2024 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ocx
- T_GXAS 552-2023 黄枝油杉造林技术规程.docx
- T_GXAS 635-2023 研学旅行目的地建设指南.docx
- T_GXAS 533-2023 酸性废气处理用氧化钙.docx
- T_GXAS 455-2023 众创空间建设规范.docx
- T_GXAS 535-2023 酸性污水处理用氧化钙.docx
- T_GXAS 619-2023 白兰矮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
- T_GXAS 731-2024 会阴瘢痕雷火灸技术操作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