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复习题(二).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水环境复习题(二)

一、第三章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

1、地下水含水系统是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

水力联系的岩系,其研究对象是若干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整体。

2、地下水流动系统是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

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其研究对象是地下水水流。

3、地下水在多孔介质或裂隙介质中的运动称为渗透。研究方法是

用和真实水流属于同一流体的、充满整个含水层的假想水流来代替仅

仅在岩石空隙空间内运动的真实水流。这种满足一定条件的假想水流

称为渗透水流或简称渗流。渗流在其过水断面上的渗透速度用平均流

速表示,一般小于实际流速。

4、线性渗流的基本规律可用达西定律描述,达西定律适用于雷诺

数Re小于1的层流,Re介于1~10间的层流也可近似用达西定律描

述。

5、渗透系数K是表示岩石透水性的指标,它是有关含水层的非常

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之一。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如粒度成

分、颗粒排列、充填状况、裂隙的性质和发育程度等等),而且和渗透

液体的物理性质(容重、粘滞性等等)有关。

6、水动力弥散现象

在多孔介质中,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混溶的流体时,在流体

运动作用下其间发生过渡带,并使浓度趋于平均化,这种现象称为多

孔介质中的水动力弥散现象,简称弥散现象。

7、弥散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水在介质中流动,介质孔隙系统的

复杂微观形状、溶质浓度梯度引起的分子扩散、水性质的改变(如黏度、

密度等)对速度分布(流速场)的影响;水中溶质与固相颗粒间的相互作

用,如吸附、沉淀、降解、离子交换、生物化学等过程。

水动力弥散过程主要是分子扩散、对流与机械弥散结合的结果。

8、分子扩散是物质在物理化学作用下,由浓度不一引起的物质运

动现象,它是由不均一向均一发展的过程。

在多孔介质内的整个弥散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分子扩散作用。

污水中的污染物亦会因为有分子扩散作用而进入地下水中。

9、对流扩散是指污染物质点在含水层中以地下水平均实际流速

(亦称平均流速)传播的现象。

10、人们把这种溶质质点在微观尺度上由于流速的变化而引起的

相对于平均流速的离散运动,称为机械弥散。

11、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呈两种类型,即反应型和不反应型。

不反应型物质(如氯化物)不与地下水及含水介质发生反应,其运移

只是对流和水动力弥散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对于反应型物质,则必须考虑它在含水层中发生的反应,诸如

吸附-解吸、离子交换、沉淀-溶解、氧化还原以及生物反应。

12、吸附作用包括机械过滤作用、物理吸附作用、化学吸附作用

和生物吸附作用。

13、试问液体密度和黏滞度影响弥散的发展过程,并解释咸水的

入侵的原因?

液体密度和黏滞度影响弥散过渡带的发展演化。

当污水密度与洁净地下水不同时,在水平岩层的分界面处,由于

重力的作用,会使铅直的分界面逐渐发生倾斜,重的液体在斜面下方,

较轻的则“浮”在斜面之上。当两者密度差别较大时,重的液体在斜

面之下沿层底可以形成较长的指状或舌状侵入,如咸水的侵入便是这

种情况。

二、第五章污染物自然衰减作用

1、自然衰减作用是指在环境介质中,随着污染物的迁移,没有人

为干扰的情况下,导致污染物浓度与污染源相比明显减少的各种过程。

主要包括稀释、扩散、吸附、挥发及生物与非生物降解。

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依赖于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是无害的、经济

可行的方法,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它不会造成地层或相间的污染转移。

2、自然修复具有许多优点:

(1)污染物最终能被转化成无毒的副产物(如氯代溶剂能转化为

二氧化碳、乙烯、氯代烃和水;而碳氢化合物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而不是仅仅转移到环境中的另一个相或地点。

(2)自然衰减无需人为介入,从而不妨碍以后修复工程的基础设

施的使用。(3)自然衰减不会涉及废物的重新产生或迁移。

(4)自然衰减的费用通常低于当前所用的其他修复技术。

(5)自然衰减能被用作其他有人为介人的修复措施的并行或后继

措施。

(6)自然衰减能够克服机械化修复设施所带来的局限(如不存在

设备停工期)。3、自然修复有下列潜在的局限性:

(1)完全达到修复目标所耗时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