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桂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卷
(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
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
生办法。即使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
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乡村里的人
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不太有变动。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
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住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
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儿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
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
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
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
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科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
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
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
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
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热态到不假思索时
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
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采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
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台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是一个巨型农业大国向巨型城市大国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近代西
方大转型的后果,是人类社会最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经过近世一百余年的发酵酝酿,中国从世纪之交
开始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目前仍然处于城市化的高速推进时期,城乡关系也正在剧烈调
整。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巨大鸿沟,这是由城
乡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人口造成的。进入21世纪,长期蓄积于农村的大规模劳动力在短期内井喷式地涌入
城市务工,他们逐渐从土地和家乡挣脱出来,投入异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洪流之中,但却长期“候
鸟式”漂泊于城乡之间,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大规模农民工的“半城市化”,本质上只是在生产方
式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的束缚,不再主要依赖土地和农业为生,转而从工业和城市中获取经济收入。
因此,中国城镇化率虽然已接近65%,但由于大规摸农民工的存在,仍然只迈过了城镇化的上半程。
1
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关键任务之一。受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
西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目的地不是东部沿海地区,而是返回家乡,在家乡的城乡空间体系中分层
级重新扎根沉淀下来。在这个“分层沉淀”的过程中,返乡农民工作为主体力量,将对以县域为核心的
城乡空间体系和社会形态完成重塑,一个新的社会空间和社会形态将被塑造出来。因此,中国城镇化下
半程的核心是农民工回归乡土并重构乡土的过程。但是,由于县城非农就业空间有限,农民工家庭以代
际分工为基础的跨区城的“半工半拼”家庭形态仍然会长期存在,这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长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