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的三种情形.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的三种情形

作者:冯祖康冯显硕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02期

学生虽然熟悉待定系数法的定义与解题步骤,但机械模仿解题过程、缺乏灵活运用能力者

居多。笔者思考并总结了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的三种主要情形,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感悟其妙处,

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情形1:所求结果的概型易锁定,可优先考虑待定系数法

初中数学中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析式等问题,高中数学中求圆锥曲线方程、求数列通

项公式及前[n]项和等问题,都具有相似的已知与设问架构。求解时,我们可以先借助系数设

出结果的基本形式,然后根据其他条件列出方程(组),最后借助方程求出该系数。此种方法

的哲学意蕴是先主后次,即先注重整体的统领地位,后灵活地协同部分。

例1已知[a1=1],[an+1=2an+5],求[an]的通项公式。

解:[a2=2a1+5=7],设an=A·2n-1+B

当[n]=1时,A+B=1①

当[n]=2时,2A+B=7②

联解①、②得:A=6,B=-5

∴an=6×2n-1-5=3×2n-5

例2已知an=2n+1,bn=2n,求:[Tn]=[a1b1]+[a2b2]+…+[anbn]的前[n]项和。

解:设Tn=(An+B)qn-B·,A,B为待定系数,将[n]=1和[n]=2分别代入得

(A+B[)×21-B=6(2A+B)×22-B=26]解得[A=4B=-2]

∴Tn=(4n-2)×2n+2=(2n-1)×2n+1+2

掩卷而思,如果我们不知道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指数型函数an=Aqn-1+B,等差数列的

前[n]项和是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式Sn=An2+Bn,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指数型函数

Sn=A·qn+B,以及差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n+B)qn-B·,就不可能用待定系数法便

捷地求解上述两个题目。可见,基本的知识储备是使用待定系数法的前提。

情形2:预感题设中的数学结构与某种熟悉的数学结构有关联,但通过顺向思维难以找到

这种关联,此种情况下,可借助待定系数法解题

我们要先尝试列出这种关系,再逆推其系数是否存在解,若存在解,说明猜想能实现,若

无解,说明猜想错误。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寻找答案往往简便易行。

例3已知数列[an]中,an=1,an+1=c-[1an],设c=[52],bn=[1an-2],求数列[bn]的通项公

式(2010高考全国卷一)。

解题时,消去an和an+1后就建立了bn+1与bn的递推关系式:bn+1=4bn+2。这个结构很

容易使我们联想到等比数列的定义:bn+1=qbn。不同点是,前者的常数项不为0,而后者为

0。如何把前者转化为后者的形式,再加以解决呢?通过猜想,建构bn等于某个等比数列[Cn]

与常数[?]的和,即bn=[Cn+?],则[Cn]=[bn-?]。设[Cn]的公比为q,即[Cn+1]=q[Cn],由已

知可以得到[Cn+1]-[?]=q(bn-[?]),整理后,与已知的bn+1=4bn+2比较,可得q=4,[?]=-

[23]。这个结果的建构主要靠数学直观,并不像情形1一样有明确的定义、定理作保证,所以

这里的q和[?]并不一定有解。如果把bn猜想成某个等差数列[Cn]与常数[?]的和,则[?]无

解,说明猜想错误。

用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妙处是把由因索果的难题转化为执果索因的易题。比如,把[1n(n-

1)]裂项。如果直接变形,由于无章可循,其变形过程盲目性高,成功率低。但当我们设[1n

(n-1)]=[αn-1-βn]后,就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把分式裂项问题转变为有理论、方法作支撑的通

分问题,通分后比较系数即可。

在讲分数指数幂时,数学书上以“规定”的方式呈現[amn=amn(a0)],学生心理接受度

低。如果引导学生借助待定系数法大胆假设[amn=aλ],两边同乘[n]次方得[am=][aλn],故

[λ=mn]。这样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关系[amn=amn]就很自然地建立起来了。

例4已知非负实数[x,y,z]满足[x+y+z=1],证明:[2-x]+[2-y]+[2-z]≥[22]+1。

不等式左边三个根式结构相似,但根式在运算中不易操作,我们主观期望根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